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0篇
  免费   191篇
公路运输   916篇
综合类   639篇
水路运输   405篇
铁路运输   595篇
综合运输   176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144篇
  2021年   151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181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991.
为保证捣固作业效果达到预期目标,需严格控制影响作业质量的不利因素,首先,以有砟轨道捣固作业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作业质量的关键因素,探讨传统方法修正起道方案的基本原理;其次,将多因素约束条件纳入目标线形构造过程,并遵从历史作业规律,对起道量进行修正,构造一种用于提升轨道高低调整效果的起道方案综合修正方法;最后,以某高速铁路有砟轨道捣固作业为工程背景,验证综合修正方法的实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起道方案制定过程中施加针对性控制措施,有利于提高捣固作业对轨道不平顺的调整能力;捣固后,线形实测值与目标值之间决定系数高达0.92;方案起道量与实际起道量之间均方误差为1.8 mm;高低60 m中点弦测值降至4.0 mm,高低轨道质量指数降至0.28 mm.  相似文献   
992.
轮辙是引起沥青道面过早破坏的重要因素,飞机地面滑行渠化交通显著,由轮辙病害引起的道面平整度与舒适性问题突出.为此,建立飞机轮组-地基-沥青道面结构体系仿真分析模型,提出适应轮组荷载特征的等效循环加载方式,依托NAPTF (National Airport Pavement Test Facility)足尺沥青道面轮辙试验,验证仿真结果的适用性与可靠性,并开展加载时间间隔与环境温度等多因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考虑轮载作用横向偏移效应,轮辙总宽度达到轮组宽度的3倍,轮辙断面曲线有多处转折点与以往单一凹陷面特征明显不同;循环加载时间间隔对轮辙发展影响显著,经过150 s间隔后沥青面层回弹变形趋于稳定,可兼顾分析效率需要;前10%循环加载次数对轮辙变形的贡献超过40.4%,可基于初始轮辙建立指数型轮辙发展预测公式,对循环加载全过程拟合度高于96.4%,轮辙分析效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93.
为提升不同网联范围下智能网联车(Intelligent Connected Vehicles, ICV)的换道效率,结合深度强化学习和分子动力学理论,提出一种融合掩码机制和注意力机制的双深度Q网络(MaskAttention-DDQN, MAQ)换道决策模型。首先,在SUMO (Simulation of Urban Mobility)仿真环境中采集网联范围内ICV及人工驾驶车辆(Human Drive Vehicles, HDV)的行驶状态信息。其次,搭建MAQ模型,采用掩码机制和注意力机制方法,实现固定模型输入大小,以及实现置换不变性。第三,为实现车辆间影响程度的数值化,以车辆间相对速度和相对位置为参数,使用分子动力学理论为网联范围内HDV信息赋予权重。最后,分别在不同交通密度仿真环境中对不同换道决策模型和赋权方法进行对比,并测试ICV在不同网联范围(80~330 m,以50 m为间隔)下的换道决策效果。仿真结果表明,以40辆HDV、100m网联范围为例,MAQ模型比DeepSet-Q模型拟合精度提高了90.2%;分子动力学赋权方法相比线性权重赋权方法总奖励值提高了5.5%,ICV平均车速提高了4.8%;ICV平均车速随着网联范围的扩大,呈现出先增大、再减小、后趋于平稳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94.
面向车辆换道风险预测时特征差异大、样本不均衡、参数调优时间久的问题,将高精度微观车辆轨迹数据与超参数优化机器学习方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可应用于智能网联车辆(ICV)的交织区换道风险识别与预警方法;基于无人机航拍视频,从广域视角提取了城市快速路交织区时间精度为0.1 s、空间精度为每像素0.1 m的换道轨迹,测算了车辆间距、矢量速度、加速度、接近率、速度角度等换道风险感知信息;引入考虑近邻车辆信息的换道TTC模型,以反映车辆汇入或汇出主线的迫切需求,描述其在不同位置的换道行为差异性;结合15分位数法和四分位差法,划分了换道风险预警等级;基于准确率、真阳性率、灵敏度等多项评价指标,遴选并对比了线性分类器、支持向量机、K近邻以及RUSBoost模型换道风险预测结果,得出交织区换道风险实时预警优选模型,针对优选模型进行了超参数优化与验证。研究结果表明:RUSBoost模型为优选模型;超参数优化机器学习方法迭代至第24次时,RUSBoost具有最小误差与最佳点超参数;RUSBoost、BRUSBoost优化模型预测准确率分别为91.40%、99.80%,AUC分别为0.96、0.99;BRUSBoost优化模型对于Ⅰ级、Ⅲ级换道预警精准率分别提升了50.9%、41.2%,有效改善了极端风险换道条件更复杂也更不易预测的缺陷。研究成果有助于智能网联车辆换道决策与轨迹优化,指导交管部门制定ICV动态预警方案。  相似文献   
995.
上海人把电车称为“辫子车”,它是上海人一个世纪的公交“习惯”,长长的辫子搭载在架空电线上,从容驶过了一个世纪.1905年,英商电车公司在赫德路(今常德路80号)动工兴建静安寺电车车栈,成为上海的第一座电车停车场.  相似文献   
996.
唐山市龙泽南路(复兴路)下穿七滦铁路立交桥改造工程,由于轨面高差大,既有建筑物多,涉及到拆桥和抬道等技术困难,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多,设计上有较大的创新。通过合理布孔,线路加固和工作坑防护及路基注浆的优化设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为以后类似复杂的既有线桥梁改造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997.
为了给大型营运客车换道预警系统设计提供参考,采用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车道线识别传感器、GPS、视频监控系统以及控制器局域网(CAN)总线数据采集仪等设备,基于小型乘用车搭建浮动车采集平台。通过在试验线路上进行1.5×104 km的驾驶试验,获取1 200余次营运客车的真实换道数据。以Jula提出的换道安全性模型为基础,结合营运客车的换道行为特征,通过分析换道进程结束后客车需要与周围车辆保持的安全距离,建立适合于营运客车的3类换道安全性识别模型(客车与自车道前方车辆、目标车道前方车辆、目标车道后方车辆),并利用真实数据对3类模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客车换道持续时间均值为10.4 s,换道起始时刻与目标车道后方车辆的距离为10.0~40.0 m;所有换道样本中,73.3%的换道过程中客车速度要高于目标车道后方车辆,且超过90%的换道过程是由前方慢车引起;不同的速度区间下,车速和航向角联合变化情况下,驾驶人控制营运客车的横向偏移速度保持稳定,可认为客车驾驶人的心理预期换道进程存在固定经验模式,这与小型车换道的研究结论存在较大差异,传统的TTC预警算法识别率较低,在不同速度区间情况下,所提出的模型对客车与自车道前方车辆、目标车道前方车辆、目标车道后方车辆的换道安全识别评价准确率均超过了90%。  相似文献   
998.
基于轴承弹流润滑分析的Reynolds方程和Greenwood/Tripp接触模型,对一台四冲程汽油机的某连杆轴承及其相邻主轴承进行润滑分析,包括引入Kirchoff准则和Bernoulli方程分析曲轴油道内的机油流动、搭建油道空穴模型,以模拟油道内的空穴现象。结果表明,计入油道内的机油流动对连杆轴承润滑的分析结果产生明显影响,由于计入油道内的机油流动而改变了边界条件,引起连杆轴承最大油膜压力增加,最小油膜厚度减小,端泄油量和最大摩擦损失功率增加。另外,通过曲轴油道内的机油流动分析可得到油道内的油压分布和机油流量,预测油道空穴的发生;因此,引入油道内机油流动分析对油道空穴预测和合理设置连杆轴承边界条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9.
斜坡体上路堤抗滑稳定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林新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4,23(B12):47-49,53
结合重庆江津长江公路大桥南引道K7 840~K7 993.5路段滑坡处治工程实例,主要研究在山区斜坡体上修筑高等级公路路堤时,容易产生的工程滑坡灾害现象及相应的处治技术。  相似文献   
1000.
为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扩大云南的对内对外开放,加快旅游大省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云南的经济发展;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提供便捷、安全、高效的公路运输条件,云南提出了建设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的奋斗目标。但存在着建设里程长、投资规模大、工程施工艰巨、建设周期长、筹资难度大等困难。针对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本文对建设国际大通道战略意义、路线定位、实施方案、筹资多元化提出探讨,对加快国际大通道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