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1篇
  免费   76篇
公路运输   950篇
综合类   515篇
水路运输   421篇
铁路运输   318篇
综合运输   63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52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柔性挡墙是由土工格室、填土和面板3部分组成,按一定坡度层层叠加形成的一种新型支挡构造物。与常见的支挡构造物相比,除具有结构轻、施工简便、造价低的优点外,还具有能与墙后土体协调变形且保持结构稳定,墙面可绿化、能迅速恢复公路沿线景观效果的特性。为了深入研究其工程应用特性和技术标准。本文依托西汉高速公路项目,通过实体工程施工和现场监测、分析,给出了新型柔性挡墙的施工工艺、施工质量控制标准和检验方法、总体质量评定标准。为这种新型支挡构造物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2.
文章设计了一种新型可移动踏台,踏台负载时稳定可靠,移动时便捷省力,用于汽车总装生产过程中,可提升线边物料空间、工位柔性以及作业人机工程。通过阐述新型可移动踏台的设计结构及应用原理,并结合汽车行李架安装实例对比分析了新型可移动踏台在总装生产应用过程中的优点,可为汽车行业内总装踏台的设计选型以及产线柔性布局规划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3.
我国在过去修建了大量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在经过过年运营之后病害严重影响到公路的使用状况。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有多重方式,而就地碎石化为最经济环保的再生工艺。本文通过理论计算和依托工程实施,验证和比较在采用柔性结构层,作为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加铺层的技术优势和经济效益,为新型加铺结构设计的推广提供素材。  相似文献   
114.
王新征 《路基工程》2010,(2):144-146
针对桥头跳车现象,介绍了用柔性搭板处治桥头跳车的方法。通过工程实际应用及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土工格室柔性搭板能明显分散局部荷载,减小路基的沉降,同时,能较好地协调桥台和路堤的沉降差,防治桥头跳车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5.
柔性定位单元是将柔性制造技术应用于汽车白车身制造过程中,尤其适用于白车身底板定位的生产线,可与标准工业机器人配合,达到精确、快速地实现多种车型切换与定位,实现生产线的柔性化生产模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装成本。  相似文献   
116.
梁文英  马力  杨乐 《专用汽车》2010,(10):56-57,59
针对车架柔性对驾驶室平顺性的影响,建立了半挂汽车列车全浮式驾驶室平顺性分析的整车刚柔多体系统仿真模型和整车多刚体系统仿真模型,并对整车多体系统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对刚柔多体系统和多刚体系统之间的分析比较,分析和评价了车架柔性对驾驶室平顺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7.
对近10年来缩尺试验和足尺试验研究成果的总结和分析,结果表明:柔性基础下复合地基工作性状是柔性基础、垫层、复合地基及下卧层四者之间相互作用与应力应变耦合的结果;除桩土应力比外,桩土沉降差、土拱效应、中性点位置、土工格栅作用等也应得到重视;正交设计或均匀设计尚未广泛应用于试验;有必要将解析解、室内试验与原位测试、缩尺试验、数值模拟和足尺试验结合起来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18.
结合水泥-乳化沥青就地冷再生工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进一步研究水泥-乳化沥青半柔性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就地冷再生施工工艺。通过对试验段各项路用性能指标的检测评价,各项技术指标均能满足相关技术要求。对于城市道路和公路大中修工程,该工艺既可节约工期、投资,又可实现节能环保。  相似文献   
119.
为分析扭转梁C特性对稳态转向性能的影响,文章以模态综合法建立了某乘用车扭转梁后悬柔性模型,对建立的原型车进行侧向力C特性仿真,与对标车进行对比发现仿真与试验值存大较大差异,且侧向力前束特性存在较大的过度转向趋势.通过优化安装衬套的刚度使得原型车与试验结果吻合,最后对整车进行稳态回转仿真发现,负的前束侧向力特性不利于转向,优化后的模型提高了整车不足转向.  相似文献   
120.
预留不同灌浆深度的半柔性路面,其路用性能有较大的差异。为了解不同灌浆深度下路用性能的衰减规律,室内拟采用马歇尔稳定度、高温车辙、低温弯曲、水稳定性和抗滑性能来评价路用性能。试验发现:随着预留灌浆深度的增加,半柔性路面材料的马歇尔稳定度、低温性能和水稳定性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衰变,分别衰减了14.44%、20.19%和12.12%,并且三者均在0~2.64mm预留灌浆深度范围的衰减速率最大,在超过7.92~10.56mm预留灌浆深度范围后趋向于稳定。此外,动稳定度和车辙深度的转折点出现在7.93mm的预留灌浆深度,在此预留深度下的动稳定度最高,车辙深度最小。结果表明:SFAC-13半柔性路面材料的路用性能在预留灌浆深度为7.92~10.56mm时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