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45篇
  免费   751篇
公路运输   3774篇
综合类   2541篇
水路运输   3255篇
铁路运输   2253篇
综合运输   373篇
  2024年   103篇
  2023年   344篇
  2022年   386篇
  2021年   483篇
  2020年   289篇
  2019年   310篇
  2018年   153篇
  2017年   205篇
  2016年   195篇
  2015年   346篇
  2014年   569篇
  2013年   491篇
  2012年   584篇
  2011年   647篇
  2010年   724篇
  2009年   761篇
  2008年   680篇
  2007年   617篇
  2006年   654篇
  2005年   545篇
  2004年   459篇
  2003年   433篇
  2002年   387篇
  2001年   356篇
  2000年   263篇
  1999年   183篇
  1998年   158篇
  1997年   145篇
  1996年   136篇
  1995年   138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98篇
  1992年   84篇
  1991年   88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991.
广州新光大桥是新光快速路跨越珠江后航道(主航道)的特大桥。全桥桥长1 083.20m,主桥为飞雁式三跨连续中承式钢箱桁拱桥,桥跨布置为177 428 177m。主墩基础施工采用了不封底钢板桩围堰法。主桥拱肋采用了低位组拼,大段整体浮运、整体垂直提升方法架设施工。该文对大桥主桥的建设概况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992.
目前桥梁基础的波浪力计算大多采用数值模拟的方式进行研究,但数值模拟存在计算成本高、耗时长等缺点。因此基于线性势流理论首次推导了承台-群桩结构的波浪绕射作用计算公式,求解得到了承台波浪力的半解析解。首先将承台-群桩结构简化为上层穿出水面、下层嵌入水底的双层多柱体结构,其中上层单柱体代表承台,下层多柱体代表群桩。然后将计算域划分为承台外侧和下侧2个子域,子域间的交界面函数通过傅里叶级数处理,通过匹配特征函数展开法对每一个子域的速度势函数进行求解,最终得到承台表面波浪力。在进行解的收敛性分析和与边界元软件进行大量的对比验证后,分析了桩半径和承台高度对承台表面波浪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小波数范围内,承台表面的量纲一的波浪力会随着群桩的存在而增大,并随着桩半径的增加而进一步增大;同时承台高度的增加会首先对波浪力的增加有促进作用,但在承台高度达到某一临界值后,承台量纲一的波浪力将会减小。首次基于势流理论推导的双层多柱体波浪作用的理论公式,为承台-群桩结构表面波浪力的求解提出了一种新的半解析方法,相较于数值模拟,其能在保证结果准确性的同时,也能使得计算更加方便快捷、成本低廉,为之后波浪作用理论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993.
抗滑桩是大型交通基础设施中稳定边坡和治理滑坡的主要手段之一,嵌固段桩前被动土拱效应是影响抗滑桩水平承载力的重要因素,被动土拱的形成演化过程是抗滑桩水平抗力调整的关键。通过几何缩尺比例为1∶15的抗滑桩物理模型试验,对桩前被动土拱的形成演化过程进行了探究。根据抗滑桩桩前被动土拱和模型试验系统的对称性,自主设计土压力传感器的布设方案,以保证在试验过程中对桩前土体各测点的xy方向土压力分布规律进行实时采集;采用千斤顶对模型桩施加水平荷载,对加载过程中抗滑桩嵌固段桩身弯矩、桩前土压力及桩前土体应力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绘制桩前土体应力云图并对桩前被动土拱拱轴线进行了拟合,同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对照分析,以揭示桩前被动土拱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①桩身弯矩和桩前接触土压力均在嵌固点下4倍桩宽处附近出现极大值,后随埋深逐渐减小;②桩前被动土拱是由相邻桩对桩前土体的相互作用使主应力发生偏转而逐步形成的,其演化过程可分为初步形成阶段、承载阶段和破坏阶段;③桩前被动土拱拱轴线呈抛物线形式,随埋深逐渐增大形成被动土拱所需桩顶位移随之增大;④同一埋深处桩前被动土拱矢跨比随桩顶位移增加而逐渐变大,在承载阶段土拱矢跨比随埋深逐步减小。  相似文献   
994.
以济南市市中区南北康片区福康路西延、北一路、北四路西延道路及管线建设工程为例,利用异形圆柱火箭锤接地面积小、成孔深、成孔效率高、处理深度大,并根据不同土质可改变火箭锤形状的特点,研究出了一种新型的高填方及深层地基处理新工艺——火箭锤组合柱夯满夯深层地基处理技术。该工艺一次成孔,分次填满锤夯,施工效率高,挤密效果好,可大幅度提高地基承载力。  相似文献   
995.
依托某高速公路软地基土处理工程,对工程现场路基软土性能指标进行检测,提出了水泥石灰钢渣碎石夯扩桩加固方案,并与传统水泥搅拌桩加固方案的机理进行对比分析.在对比两种软基土加固施工工艺的基础上,明确水泥石灰钢渣碎石夯扩桩设计方案的重点参数和关键工艺;对水泥石灰钢渣碎石夯扩桩试验段进行承载力检验和沉降变化监测,明确其软基土加...  相似文献   
996.
依托贵州省某高速公路陡坡填方路堤滑坡治理工程,对已竣工路肩墙在路基滑坡牵引下破坏垮塌的实际问题,在路肩位置采用仰斜式路肩墙与抗滑桩联合支挡结构进行治理;运用FLAC3D对桩墙联合支挡结构进行计算,分析治理后的边坡变形沉降、稳定性及其各部分受力特点。治理效果表明:桩墙联合支挡结构治理后边坡稳定性较好,变形、裂缝均在设计控制范围内。  相似文献   
997.
依托宁波市轨道交通5号线经堂庵跟车辆段道路工程,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计算分析地基置换率、桩土应力比、桩长及桩体刚度对3条线路有列车换算土柱荷载作用时的影响,研究软土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地铁线路沉降及其影响因素。得出最低临界置换率和最小桩长,发现桩土应力比和桩体刚度的改变对复合地基沉降量和加固影响深度的作用效果不敏感。  相似文献   
998.
王如磊  王志杰  徐海岩 《隧道建设》2022,42(Z1):301-311
为解决全风化红砂岩地层隧道在开挖过程中出现的掌子面失稳问题,以浩吉铁路阳城隧道为工程依托,利用现场调研、室内试验以及数值模拟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全风化红砂岩地层隧道掌子面的变形特征及控制技术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1)掌子面挤出位移主要集中在掌子面高度3~10 m的位置,掌子面最大挤出位移出现在上台阶和中台阶交界位置。2)拱顶沉降主要发生在已开挖段和掌子面前方约1倍洞径处,其预变形量占总变形量的比值均在40%以上,最大达到78.33%。3)掌子面前方核心土挤出变形曲线的变化趋势从快速减小到缓慢减小,直至减小为零,大致将其分为强影响区、弱影响区和无影响区3个区间,影响范围为5.8~19.2 m。4)阳城隧道采用超前水平旋喷桩和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法可以较为有效地控制掌子面的挤出变形,实际施工中,建议在采取降水措施的情况下将2种控制措施配合使用。  相似文献   
999.
漕宝路地下快速路工程下穿S20立交节点,该节点交通流量大,地面环境复杂,在工程建设中需满足地面交通需求并尽量减小环境影响。本文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针对下穿S20立交节点,分别提出2种不同的设计方案,并从环境影响、施工难度、工程经济性等多个方面对方案进行综合比选。在选取合适的方案后,针对方案中关键节点分别进行设计,并对方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方案安全可行。工程可为同类型工程设计和研究提供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冯帅  寇宝文  卢晓玲  吴明先 《公路》2022,(5):251-257
神座特长隧道长约5.5 km,隧址区属高原寒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地形地质条件复杂,隧址区地层岩性主要为变砂岩、板岩,隧道进洞80 m后,洞内围岩开始进入更强的变质岩层中,出现千枚化,含水量较高,围岩基本达到饱和状态,发生泥化,在隧道初期支护完成后,现场监测发现隧道水平方向收敛严重。针对软岩隧道内出现的围岩遇水软化、泥化、洞内较大变形、局部坍塌等危害,根据现场施工过程中监测到的隧道内围岩变形程度及变形速率,结合高原地区施工方面的一些实际情况,参考多个项目工程实践经验,从多方面论证比选,在施工过程中对神座隧道支护参数做出动态调整,确保隧道施工及后期运营过程中的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