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04篇 |
免费 | 181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724篇 |
综合类 | 322篇 |
水路运输 | 841篇 |
铁路运输 | 330篇 |
综合运输 | 6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6篇 |
2023年 | 107篇 |
2022年 | 130篇 |
2021年 | 113篇 |
2020年 | 94篇 |
2019年 | 106篇 |
2018年 | 73篇 |
2017年 | 52篇 |
2016年 | 60篇 |
2015年 | 77篇 |
2014年 | 93篇 |
2013年 | 78篇 |
2012年 | 89篇 |
2011年 | 135篇 |
2010年 | 105篇 |
2009年 | 106篇 |
2008年 | 113篇 |
2007年 | 104篇 |
2006年 | 75篇 |
2005年 | 68篇 |
2004年 | 74篇 |
2003年 | 58篇 |
2002年 | 63篇 |
2001年 | 58篇 |
2000年 | 41篇 |
1999年 | 23篇 |
1998年 | 22篇 |
1997年 | 33篇 |
1996年 | 23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21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21.
列车通过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时,扣件和弹性支承块的弹性叠加容易使钢轨倾翻角和轨头横移量显著增大,导致动态轨距扩大,进而影响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平稳性。综合考虑轮轨激励形式及其载荷作用关系(包括轮轨垂向力的准静态成分、动态成分及其作用位置、轮轨水平力及其作用位置以及钢轨廓形等)、扣件系统力学特性及其几何参数(包括扣件系统的垂向及横向刚度和阻尼以及外形尺寸等)、弹性支承块力学特性及其几何参数(包括弹性支承块的各向刚度、模量、泊松比以及外形尺寸等),建立准确的力学分析模型和几何关系模型,全面清晰地表征了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结构受力特点。基于力矩平衡计算原理,提出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钢轨抗倾翻性能全参数化计算方法,根据单节点实尺模型残余变形试验对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修正,若考虑消除初始装配间隙影响,支承块间距扩大理论计算值增加0.04 mm加以修正,轨距扩大量应增加0.2 mm加以修正,通过对比分析计算结果、单节点实尺模型试验结果与传统实体有限元模型仿真结果,证明数据吻合度极高。分析与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全参数计算方法与单节点实尺模型试验结果、实体有限元模型仿真结果吻合程度良好;利用本文所提出的... 相似文献
22.
23.
为满足洋山深水港生产营运需要,有关部门希望保留颗珠山—蒋公柱潮流汊道,这与总体规划布置不一致。为此需进行深水港西港区岸线功能规划调整研究。考虑到汊道的颗珠山一侧潮流具有岬角绕流型特点,而蒋公柱一侧有岬角环抱型特点;在此认识基础上针对多种岸线方案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岸线优化方案后,可以保持甚至改善汊道内和已建港区潮流条件。从水流角度看,采取合理的岸线布置和适当的工程措施后,保留和开发利用颗珠山—蒋公柱潮流汊道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4.
水流脉动压力对于水工建筑物的振动、空蚀等密切相关,主要通过水工模型试验进行研究,本文研究了水流脉动的频谱分析方法,并鉴于脉动数据量大、采集和分析处理过程困难等,利用MATLAB软件实现水流脉动随机信号处理分析。 相似文献
25.
26.
"由于水流、结构、地质都有不同的介质,遵循着不同的运动规律,他们之间的影响非常显著,运动也极为复杂。而航道的泥沙在水流、潮流及波浪作用下,运动的机理非常复杂,对航道的影响较为巨大。"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张华庆认为,特殊的大浪条件下,沿海深水航道的整治和养护需要研究其结构和地质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7.
为探究地下交通转换平台内通风系统的合理布局,采用比尺模型试验和CFD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射流风机和通风组织对地下交通转换平台内气流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 1)当联络通道内风机射流朝向敞开段时,为使风机升压系数Kj最大,630 mm、900 mm、1 120 mm射流风机的布设位置应距离敞开段分别大于40、50、65 m; 2)大口径射流风机具有更大的Kj,但占用的断面空间更大,且射流诱导段更长,应根据联络通道长度和高度合理选择射流风机口径; 3)地下交通转换平台的通风组织不宜采用同侧开启方式,采用对角抽吸方式时,联络通道内的污染物混入比最低、通风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28.
隧道内径扩增是盾构隧道工程的发展趋势,而内径扩增后的管片抗变形能力仍值得探讨。基于南京地铁9号线工程,通过几何相似比为1∶10的模型试验,研究内径由5.5 m扩增至5.8 m对隧道结构抗变形能力影响,并提出内径扩增后的管片厚度优化建议。结果表明,正常加载阶段内,管片的收敛变形、应变和拱顶弯矩近似线性变化且增速较低,而在超载阶段内则均表现为非线性迅速增加;管片内径增大导致其整体变形、局部应变和弯矩均增大,且在超载阶段内尤为明显,使管片处于偏不利的受力状态,深埋条件下管片内径由5.5 m扩增至5.8 m导致其水平、竖向收敛值均增大了14.94%;增大管片厚度可有效控制收敛,尽管导致结构弯矩和偏心距增大,但最大结构拉应变/应力下降,在控制变形方面有较好的效果,也使管片整体处于更安全的受力状态。 相似文献
29.
以青藏铁路为依托,采用人工气候模拟试验箱在冻土层中进行灌注桩浇筑试验,并运用ANSYS软件建立模型对低温环境下冻土-灌注桩温度场变化情况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混凝土浇筑后,灌注桩桩心温度最高,桩体表面温度最低,受水泥水化热影响桩心温度有短暂温升随后开始下降,入模5 h桩心温度降至0℃,入模30 d时降至-4.9℃,...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