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7篇
  免费   83篇
公路运输   894篇
综合类   406篇
水路运输   942篇
铁路运输   711篇
综合运输   107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144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57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0引言澳大利亚Weipa港至烟台港有2条航线:(1)船舶离开Weipa港后穿越东印尼群岛,至Halmahera Muor岛(赤道附近)正横,经菲律宾东部西太平洋直插日本石垣岛,再直指成山头,全程3 513 n mile;(2)船舶离开Weipa港后穿越东印尼群岛,经马鲁古海、苏拉威西海、苏禄海、中国南海东部、巴士海峡、中国台湾东部、中国东海,再直指成山头,全程3 743 n mile。1航线介绍航线1称为西太平洋航线,简称"西太"航线;  相似文献   
82.
在船舶研发和改进过程中,研究减摇设备是重要课题之一。传统减摇设备的滞后性导致其不能有效避免波浪引起的船舶侧翻等灾害,故本文设计一种基于实时预测算法的船舶姿态控制器。将不规则波分解为大量规则波叠加建立波面模型,分析波倾角并建立船舶的传递模型。基于卡尔曼滤波算法设计船舶的横摇预测系统,再以减摇鳍为核心设计姿态控制器,最后进行模拟仿真。结果表明,预测系统预测结果准确,预测值误差较小,姿态控制器减摇效果良好,浪向角120°下横摇角被控制在5°以内。  相似文献   
83.
公路桥梁尤其是山区公路桥梁,受到平面线型指标限制,桥面横坡常不是标准横坡,既有标准横坡也有等超高段单向坡,甚至需要在一跨两端出现反向横坡。装配式桥梁以其受力简单、施工周期短和施工便捷等优点在公路桥梁中得到广泛应用。在设计阶段合理选择适当的梁顶横坡对桥梁受力和经济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但是实际桥梁设计中,由于设计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往往会造成桥梁处于不利的受力状态和造成经济上浪费。本文针对公路装配式桥梁常见的四种桥面横坡调整,从施工便捷和经济安全的角度总结四种桥面横坡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84.
在有限元分析中,多自由度系统由于是非静定结构,其刚度矩阵奇异,因此不能使用静力学分析方法进行求解。[1]在一些大型机械设备的有限元计算中,常常会遇到诸如拉杆等的多自由度系统,使用传统的静力学计算方法是不奏效的,而使用动力学方法得到收敛的结果,则需要巨大的计算量。大型的工程机械所包含的拉杆、多轮平衡梁行走机构等,都是多自由度系统。但这些机构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都是为了机构的动作需要或减小应力而使  相似文献   
85.
大跨度波形钢腹板梁桥是一种新型桥梁结构,因其采用波形钢腹板替代混凝土腹板,相比传统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具有轻型、经济等诸多方面的特点。以前山河波形钢腹板连续梁桥为背景,针对设计和施工中的诸如内衬砼、剪力键、横隔板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86.
高墩大跨径连续刚构桥梁主墩横向抗风设计问题突出,多以增大主墩底部尺寸来解决,但变截面高墩容易造成施工不便和影响美观。对分幅桥梁,笔者认为可将左右幅0#块用外伸横隔板相连,双幅桥梁的主墩共同承担横向风荷载。以龙门大桥为例,用Midas建立单幅桥梁和双幅相连桥梁的两个模型,比较各自的内力和稳定性,再应用ANSYS对受力复杂的0#块及其外伸隔板作三维实体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双幅桥梁相连后可有效减少墩底内力,提高整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87.
崔玉国  陈旺 《隧道建设》2017,37(6):735-741
沉管隧道最终接头短管节在牵移和拉合过程中易发生偏移与倾斜,且GINA止水带压缩到设计值难度较大。以南昌红谷沉管隧道为例,从准备、牵移、拉合及后处理4个阶段介绍短管节对接拉合施工工艺。通过对底钢板打磨、涂抹黄油等,减小底部摩擦阻力。采用计算机控制液压同步提升系统、液压数据量测、钢端壳间距测量等措施,对短管节轴线及平面控制。实践表明:GINA止水带压缩量误差仅为+4 mm,短管节轴线及平面偏差均在可控范围内,短管节干坞内拉合对接操作可行、质量可靠。  相似文献   
88.
介绍了GXJ橡胶止水接头工艺在上海轨道交通17号线3标地下连续墙中的应用。根据施工中遇到的实际情况及施工特点,简单阐述了采用GXJ接头工艺的原因,同时对GXJ接头的工艺原理、工艺特点、工艺流程、发生问题及应对措施等进行了详述,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9.
90.
结合京津客运专线悬臂浇筑连续梁的施工过程,介绍了主梁的整体线形及各节段间的接缝控制和桥面横向六面排水坡等平整度控制内容,对全桥合拢后桥面的平整度缺陷处理方法进行了阐述,对今后悬浇连续梁施工中的桥面平整度控制与处理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