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76篇 |
免费 | 56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657篇 |
综合类 | 244篇 |
水路运输 | 396篇 |
铁路运输 | 327篇 |
综合运输 | 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篇 |
2023年 | 64篇 |
2022年 | 73篇 |
2021年 | 88篇 |
2020年 | 81篇 |
2019年 | 55篇 |
2018年 | 23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20篇 |
2015年 | 48篇 |
2014年 | 85篇 |
2013年 | 59篇 |
2012年 | 106篇 |
2011年 | 99篇 |
2010年 | 70篇 |
2009年 | 63篇 |
2008年 | 68篇 |
2007年 | 60篇 |
2006年 | 56篇 |
2005年 | 40篇 |
2004年 | 57篇 |
2003年 | 45篇 |
2002年 | 51篇 |
2001年 | 36篇 |
2000年 | 33篇 |
1999年 | 25篇 |
1998年 | 30篇 |
1997年 | 27篇 |
1996年 | 22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16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65年 | 3篇 |
195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基于直接横摆力矩控制方法,设计了一种前馈一反馈补偿控制的车辆稳定性控制器.其中控制器以4WS为期望的车辆模型,通过前馈补偿控制可使车辆的质心侧偏角趋于理想值,而反馈补偿控制可使车辆模型在较好地跟踪理想模型的基础上,有效抵抗外界干扰.通过前轮角阶跃输入与正弦输入仿真,就控制效果的稳定性与对前轮转角的跟随特性两方面而言,所设计的控制系统能较好地控制车辆的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72.
三、6T75E自动变速器1.6T75E自动变速器总体构造与结构特点昂科雷(Enclave)搭载了6T75E六速手/自一体式自动变速器,其内部总体构造如图5所示,它与6T40E自动变速器的动力传递路线相同,因传递力矩不同,故内部机械部件是不同的,电控方面增加了一个电磁阀,油泵由6T40E的齿轮油泵变为了可变排量叶片泵。 相似文献
73.
系统地研究了启动机滚柱式单向离合器的基本关系和受力状态,通过疲劳强度条件分析,导出其正向力矩公式,可用于单向离合器的设计和校对计算。 相似文献
74.
75.
76.
采用模型试验实测了圆筒结构变位值,并分析了圆筒转角Θ与抗倾有效比η和推动矩MHU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圆筒结构变位控制值。 相似文献
77.
为推动风-车-桥耦合振动理论和应用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开展,从分析框架、气动干扰、评价准则和大跨桥梁设计荷载4个方面系统梳理风-车-桥耦合振动国内外学术研究进展和热点前沿,并探讨研究不足和发展趋势。分析系统方面,首先从风作用模拟、耦合关系角度综述风-列车-桥分析系统由简化到精细的研究历程,然后沿车辆元素的精细研究历程对风-汽车-桥分析系统研究进行综述。气动干扰方面,从结构模拟精细程度、特殊工况、干扰对象等角度综述研究进展。评价准则方面,分别综述汽车和列车评价准则由简单到复杂、由确定性到不确定性的发展历程。大跨桥梁设计荷载方面,分别从现行多国规范和理论研究2个角度对大跨桥梁风和汽车荷载研究进行综述。综合分析表明:分析框架过去处于并将一直处于从简化到精细的过程中,元素模拟的精细化及相应耦合关系的重构推动分析框架升级和应用范围的扩大;气动干扰研究的干扰对象逐步增多,模拟逐步细致,数值模拟理论和风洞规模、试验测试设备及技术是限制其发展的关键因素;车-桥系统评价方面,主体结构和系统安全是评价的基础层面,附属构件和功能性的评价将越来越受到重视,且评价将由确定性向可靠性发展;大跨桥梁设计荷载方面,汽车荷载将由简单套用中小跨径桥梁设计荷载的方式,逐步过渡为考虑地区荷载特性、行驶行为等复杂模式,风和汽车荷载组合时的工况设置、计算风速的确定、荷载叠加准则、分项系数和组合系数等方面都有很大细化和深入研究的空间。 相似文献
78.
文章基于仿生设计的原理,对某型新能源汽车风扇结构进行了设计优化,在提升风扇散热效率的同时大大降低了工作噪声。在前期工作中,采用大涡模拟获得原始风扇表面的速度和压力脉动等信息,通过对比台架试验结果,验证了仿真结果的可靠性。参考鸟类翅膀飞行静音的特性,对该风扇扇叶进行仿生学优化设计。对比原始风扇结构,所得到的仿生设计方案在目标转速下实现了进风量增加14.36%,总声压级降低4.09 dB(A)的综合性能提升。此外,该风扇的一阶声压级对比原始设计由59.23 dB(A)降低到了55.02 dB(A),实现了4.21 dB(A)的噪声性能提升。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飞速发展的当下,文章对于机舱空间受限的小型新能源汽车风扇设计提供了一套可行的解决方案。文章所采用的风扇噪声的数值模拟、试验验证、优化设计的技术路线,对新能源汽车开发中日益凸显的风扇负荷增大及其噪声问题,具有很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9.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