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43篇
综合类   7篇
水路运输   6篇
综合运输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近来社会不时有关于汽车内异味或者是有害挥发物超标致病的新闻,车内异味已成为严重影响我国消费者感知质量的重要问题,车内空气质量安全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浅谈汽车气味管理流程以及改善对策,以及怎样降低车内有害挥发物至标准范围内,如何保证车内气味安全。  相似文献   
32.
本文通过对VDA 270-2018、ISO 12219-7:2017和SAE J 1351-2015的差异进行比较,VDA 270-2018和SAE J 1351-2015在零部件及材料气味测试方面具有成本低、容易操作等优点,而VDA 270-2018由于测试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气味特征而使得测试结果更加具有代表性;ISO 12219-7:2017的优点主要体现在气味评价员筛选、评价规则和整车气味测试。  相似文献   
33.
对照整车开发流程建立了车内气味的正向开发流程,并制定了气味开发的方法即通过材料、工艺和仓储3个方面进行。以某车型为例,采用该流程和方法进行气味开发,结果显示该车型车内气味达到了开发初期设定的气味目标。并且在开发过程中,总结了注塑零件、座椅表皮和地毯等复杂工艺零件的气味改善方法以及仓储环境改善方法。为主机厂进行车内气味正向开发和零件气味改善提供了实用的方法,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4.
通过主要内饰件VOC及气味的释放推算量化整车的水平,以实现车内空气质量达标及气味品质提升的目的。采用1 m3试验舱对某车型的主要内饰件VOC以及气味进行测试,并用整车试验舱对新装配内饰件后的整车进行验证测试,以8种典型目标物定量分析以及主要气味性物质进行定性分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由主要的内饰件VOC的释放水平总趋势与车内空气质量高度吻合,而且主要内饰件的气味水平也与整车的气味保持一致;建立了内饰件VOC及气味对整车的空气质量贡献的数据模型,对预测并改进整车的车内空气质量水平的工作提供指导。另外结合2019年C-ECAP的评价规程对2款车的车内空气质量进行了评价计算。  相似文献   
35.
忻文 《汽车与配件》2010,(44):38-39
鼻子团队的目标并不是生产真正"完全无味"的汽车,而是使客户感到舒适的"中性气味"的汽车。  相似文献   
36.
电气故障提前维修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观察:对电气设备要勤观察、多巡视,而且一定要细致.重点在开关触头,铜铝接头和电器连接部位,如发现有发黑,失去光泽,油漆或线皮颜色变深、变脆等现象,就说明已经过热.  相似文献   
37.
38.
《汽车生活》2010,(Z1):156-156
曾经见过的人也许已经忘记,曾经品尝过的味道也许早已没了印象,但气味只要闻过一次,便植入记忆深处无法忘怀。如同帕·聚斯金德的《香水》中描述的那样,香水的存在或许并不为了"香味",它只是旨在保存曾经感动过你的记忆。气味图书馆在田子坊的一个小转角处,不大的店铺里装了两百多种气味:新鲜的蘑菇、甜腻的棉花糖、梅雨期出的霉味、雨后的花园、刚下飞机的新西兰……负责人Micheal说这些味道都是通过采集自然界的真实味道,再分析其所含元素,最后用天然的香料模拟而成。  相似文献   
39.
通过用户痛点、品牌调性、品牌溢价三方面介绍了开发整车专属气味的必要性,以某研发车为例,介绍了某研发车的定位、目标人群,通过问卷调研的方式确定了专属气味的种类即薄荷味,通过气味带入与植入两种方式进行验证,经过迭代,确定最终方案为将香精微胶囊植入到B柱下护板中,对植入香精微胶囊的B柱下护板进行香味持久性试验与物性试验。结果表明,气味植入技术在满足B柱下护板物性要求的同时可以长期有效改变车内刺激性气味,使顾客气味感知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40.
针对驾驶员在疲劳状态下易引发交通事故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嗅觉和听觉刺激的驾驶员疲劳唤醒方法,研究以薄荷气体和阿尔法脑波音乐作为刺激源的唤醒效果,采用主观疲劳问卷和心电(ECG)、脉搏(PPG)以及呼吸(RESP)生理信号作为疲劳唤醒有效性判断指标。结果表明,两种方案的心电、脉搏以及呼吸生理数据均显示能有效干预驾驶疲劳,与主观疲劳问卷调查结果相一致,验证了基于嗅觉和听觉刺激的驾驶员疲劳唤醒方法的有效性,且基于听觉刺激的唤醒方案唤醒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