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34篇
综合类   16篇
水路运输   2篇
铁路运输   53篇
综合运输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结合青海省西宁至久治公路建设的工程实践,实地考察了高原公路建设中容易出现的水毁灾害,分析了高原公路水害的成因,结合施工过程中的水害及处治,提出通过排、导、疏、截、阻将地表水和地下水引出山坡土体和路基,使山体岩土体和路基的含水量保持在干燥或中湿状态,是预防、处治各种水毁灾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刘府生 《交通科技》2011,(3):145-147
针对东南山区铁路特有的地形地貌、地质和气候条件,对山区铁路水害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山区铁路勘察设计和改变设计理念,避免山区铁路产生水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铁路隧道建设与水环境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隧道建设在我国正伴随着铁路事业迎来新的发展,但是长期以来隧道建设和自然环境之间始终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本文试图从隧道建设与地下水环境相互影响的正反两方面着手,分析地下水环境影响隧道施工与运营的成因,以及隧道建设对地下水环境与隧址区生态环境影响的成因,为隧道工程建设提供相关的参考.研究结论:隧道建设与生态环境是相互影响制约的矛盾体.隧道建设过程中,当隧址区岩溶暗河发育、地下水力联系紧密时,隧道开挖应力场与渗流场耦合作用强烈使得围岩出现过大塑性变形,容易发生突水、突泥等生产安全事故.隧道建成后长期疏干地下水,改变了应力场与渗流场的原有平衡,使得地表水枯竭,引起地面沉降,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  相似文献   
14.
通让线K78~K84是受水害侵袭地段,既有桥涵泄洪能力不足,在增建二线设计时,通过分析水害成因,进行新增二线线位设计方案选择,并结合地方水利规划设计,采用了综合的水害治理方案,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多雨潮湿地区,分析了沥青路面各结构层的渗水情况及因渗水造成的路面病害,着重介绍埃索沥青排水沥青混合料的优点和稀浆封层的防水性能.探讨采用排表水和防渗水相结合的原理,优化和改进路面材料及其结构层位,以迅速排除路面水分,减少或避免水分下渗而引起的水破坏,从而改善路面的使用性能, 提高沥青路面的抗水害能力.  相似文献   
16.
铁路病害遥感调查方法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营业铁路地质病害和水害的频繁发生严重威胁着铁路运输的安全,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损失。铁路病害的调查和防治是铁路工务工程管理中的难题,也是保证铁路大动脉畅通的关键。本文结合多年应用遥感技术进行营业铁路地质病害和水害调查的研究与实践,提出了铁路病害遥感调查的一般方法,给出了滑坡、崩塌、泥石流、洪水等铁路主要病害的遥感调查实例,归纳了遥感技术在营业铁路病害调查中的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高速公路石亭江大桥的水害历史和历年加固措施,为找到安全、快速、高效的加固方法,提出了墩桩置换法、新建T型刚构法及上部T梁拆除重拼法等三种方案,并从投资规模、施工风险、工期、施工期间对原高速公路保通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比选。结果表明:新建T型刚构法及上部T梁拆除重拼法施工风险较低,但投资规模较大,工期较长,施工期间对原高速公路保通影响大;采用墩桩置换法充分利用原有承台作为支撑平台,原上部结构整体维持不变,能充分节约投资,缩短工期,施工期间对原高速公路保通影响小。因此,采用墩桩置换法方案综合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8.
山区铁路涵洞每年雨季易发生水害,影响铁路正常运营.为了查明山区铁路涵洞发生水害的原因,提高山区铁路抵御水害的能力,依托石家庄至太原铁路某涵洞水害实际治理工程,对特大洪水造成涵洞闷孔水害的成因进行分析,在调查该地区气象、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按照"原状复旧、适当提升、完善排水系统、提升抗洪能力"的原则,经过桥涵水文检算...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多雨潮湿地区,分析了沥青路面各结构层的渗水情况及因渗水造成的路面病害,着重介绍埃索沥青排水沥青混合料的优点和稀浆封层的防水性能。探讨采用排表水和防渗水相结合的原理,优化和改进路面材料及其结构层位,以迅速排除路面水分,减少或避免水分下渗而引起的水破坏,从而改善路面的使用性能,提高沥青路面的抗水害能力。  相似文献   
20.
沥青混合料抗水损害作用机理的主要是粘附理论,粘附是指材料彼此之间互相粘结时的物理作用。影响沥青与集料之间粘聚力的因素包括沥青与集料表面的界面张力、材料的化学组成、沥青的粘性、集料的表面构造、空隙率、清洁度以及集料表面的干湿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