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71篇
  免费   362篇
公路运输   10399篇
综合类   7586篇
水路运输   1365篇
铁路运输   806篇
综合运输   777篇
  2024年   99篇
  2023年   383篇
  2022年   453篇
  2021年   536篇
  2020年   313篇
  2019年   361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222篇
  2016年   290篇
  2015年   529篇
  2014年   1243篇
  2013年   1160篇
  2012年   1203篇
  2011年   1506篇
  2010年   1446篇
  2009年   1744篇
  2008年   1396篇
  2007年   1175篇
  2006年   1022篇
  2005年   1026篇
  2004年   913篇
  2003年   861篇
  2002年   533篇
  2001年   460篇
  2000年   353篇
  1999年   220篇
  1998年   192篇
  1997年   152篇
  1996年   203篇
  1995年   144篇
  1994年   155篇
  1993年   122篇
  1992年   145篇
  1991年   94篇
  1990年   97篇
  1989年   98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45 毫秒
391.
为研究高掺量橡胶粉对SMA混合料的影响,选择胶粉掺量和纤维作为影响因素,制备不同掺量的胶粉和纤维,结合试验段评价情况,研究高掺量橡胶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表明:橡胶粉掺量为25%时混合料粘度体系最大,不掺纤维对混合料性能更优异,尤其高温性能更突出。  相似文献   
392.
透粘层施工是沥青路面多层结构结合的稳定性和整体性的保证,从施工材料、设备、工艺、注意事项等角度入手,结合试验路段对透粘层施工技术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93.
以东光立交桥为例,从施工特点、工艺原理、施工操作要点等几方面阐述了橡胶沥青封层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394.
在公路建设中,针对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有较高要求的改性沥青路面,采用特立尼达天然湖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进行路面施工,有助于延长路面寿命,降低工程项目后期运行费用,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95.
技术站间货物列车协同作业组织模式,可实现各站获益,整体加强,对提升铁路运输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建立技术站间货物列车协同配流模型.模型以最大化两技术站的正点出发列车数作为目标函数,采用启发式遗传算法进行寻优,得到货物列车解编顺序和配流方案.最后,通过对算例进行实验分析,验证协同配流模型的实用性.结果表明,技术站间协同配流作业明显压缩车辆在站总停留时间,增加了阶段计划内正点出发列车数,进而提高了技术站内线路使用能力.  相似文献   
396.
397.
橡胶沥青混凝土在国省干线中的运用是我国交通行业发展的必然需求。本文从阐述橡胶沥青混凝土在国省干线中应用的必要性入手,在探讨了橡胶沥青混凝土在国省干线中运用流程后,对于某市的橡胶沥青混凝土应用案例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橡胶沥青混凝土在国省干线中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398.
从对比角度分析了温拌沥青混合料的应用价值,从优势到试验对比,再到实际工程的应用,都可以看出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的应用价值,其不仅仅可以提高效率节约成本,更可以提高公路工程的质量。  相似文献   
399.
400.
申莉  刘国民 《交通标准化》2015,1(1):114-121
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含碎石化层的沥青加铺路面结构模型,研究土基、旧路基层与碎石化层模量以及碎石化层和加铺层厚度对含碎石化层沥青加铺层路面结构的力学响应的影响,确定碎石化模量的控制范围.结果表明,荷载作用中心点及附近一定区域,沥青加铺层层底受拉;沥青加铺层层底拉应力对土基模量、旧路基层模量、碎石化层厚度不敏感,但当碎石化层模量较小(接近300MPa)或加铺层厚(大于20cm)时层底拉应力均较大,在重载作用下更大.因此碎石化道路必须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指标.为使沥青层层底拉应力峰值不至于过大甚至超过容许拉应力,使得受拉区域控制在一定范围以内,同时为降低加铺层竖向剪应力及土基顶面压应变,并达到防治反射裂缝的效果,碎石化层的模量宜控制在500~1000M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