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29篇
综合类   9篇
水路运输   19篇
铁路运输   3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全场沸腾,是对阿弗洛狄德的讴歌,而吸引全场目光的,还有球技的绚烂与机械的力量。当跳着桑巴舞的卡卡接近叼着烟斗的鲁尼,南美与欧洲注定有一场生死决斗;在城市里,有着力量型女的较量,她们的场地在飞卷的烂泥中,谢绝观礼和口哨,  相似文献   
53.
<正>故障现象:一辆捷达轿车,行驶中,发动机后端左侧冒出大量蒸汽,出现发动机冷却液沸腾现象。故障检查:观察仪表盘上的温度指示灯不亮,于是途中停车熄火,打开发动机舱盖,检查冷却液  相似文献   
54.
Boiling flow instability of nitrogen in a vertical tube is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experiments reveal that pressure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eat flux-mass flux type boiling flow instability. First, the pressure has strong effects on both the developing time and the fluctuation amplitude. Especially increasing pressure leads to decrease the fluctuating amplitude of mass flux. Then, the mass flux evolving curves under different pressures feature out a shape like a lea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eat flux-mass flux type boiling flow instability under lower pressure are very complicated, however, with increasing pressure, this type of instability is gradually suppressed.  相似文献   
55.
采用IPSA法对水平管内流动沸腾传热特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英国D.B.Spalding教授提出的一种两相流计算方法--IPSA方法,对水平管内R12的流动沸腾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且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证明这种方法能够较好对管内两相流动沸腾的传热特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6.
57.
通过观察矩形截面微通道内饱和沸腾传热实验的流型特点,并在前人的基础上,推导出适用于预测矩形截面微通道沸腾传热系数的物理模型——四区模型。采用该物理模型对矩形截面微通道内饱和沸腾传热系数进行预测,并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拟合,结合实验数据对其进行最优处理,得到一组新的经验参数。最后利用该参数对矩形截面微通道内饱和沸腾传热系数进行预测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了88.46%的数据误差在20%之内,平均误差为10.33%,吻合度较好。  相似文献   
58.
59.
为模拟LNG水下泄漏流动沸腾过程,将群体平衡原理与多流体模型耦合为一套新的多流体模型,该模型以传统多流体模型为基础,纳入了群体平衡原理及MUSIG模型,并考虑了碰撞、聚合和相变等因素对气泡直径及数量密度的影响.使用新模型与传统多流体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比较得出:新模型的模拟结果更加符合实际的气泡产生与生长发展过程,能够在较大范围内对两相流参数的多维分布和变化进行有效预测.  相似文献   
60.
柴油喷雾与LPG/柴油混合喷雾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ZH1105W柴油机为模型,采用Jaynes等人提出的雾化液滴尺寸和速度联合数目分布函数,对柴油喷雾和LPG/柴油混合喷雾的燃料液滴尺寸和速度数目分布进行了对比研究;采用液滴蒸发和碰撞模型对液滴尺寸理论数目分布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液滴尺寸和速度联合数目分布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液体喷射速度的增大,液滴尺寸数目分布曲线向小颗粒偏移。随着液滴尺寸的增大,较大颗粒的液滴速度数目分布曲线的峰值先明显增大,到达中等尺寸后又明显减小。由于LPG/柴油混合燃料的闪急沸腾喷雾对燃料液滴具有突爆的加速作用,L30速度分布曲线的峰值速度比柴油的明显增大。累积的液滴尺寸分布和速度数目分布研究表明,由于混合燃料的闪急沸腾喷雾,L30尺寸数目分布曲线峰值相对于柴油向小颗粒方向偏移,L30的峰值大于柴油的峰值。说明L30喷雾所产生的小颗粒液滴多于柴油,雾化质量提高,碳烟排放得以大幅度降低。L30速度分布曲线的峰值比柴油略小一些,且略微向大速度方向偏移。说明与柴油相比,L30燃料较大速度液滴的数目略有增加。液滴蒸发和碰撞模型对于石油液体燃料的研究是可行的,对于液化气体燃料与石油液体燃料的混合燃料的研究,模型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