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1篇 |
免费 | 52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159篇 |
综合类 | 27篇 |
水路运输 | 4篇 |
铁路运输 | 96篇 |
综合运输 | 4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20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17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21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15篇 |
2014年 | 16篇 |
2013年 | 16篇 |
2012年 | 30篇 |
2011年 | 35篇 |
2010年 | 25篇 |
2009年 | 26篇 |
2008年 | 25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12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大直径泥水盾构在细颗粒含量较高的地层中掘进时泥水设备难以最大限度分离渣土,从而导致废浆量大、携渣不畅,严重制约掘进效率,这是当前泥水盾构施工中的一大难题。本文以芜湖城南过江隧道工程为背景,系统介绍右线盾构隧道泥水分离设备改造方法及其应用效果。通过对设备原理与施工过程分析,提出两阶段改造措施,并针对性地改进二级旋流器等设备,使得废浆量大幅减少,盾构机在粉细砂地层的掘进效率由最初8 m/d提升至14~16 m/d,掘进效率大幅提升,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2.
盾构始发为盾构隧道旅工的关键环节,也是施工的难点和风险点之一.文章以南京长江隧道工程为例,阐述了盾构隧道洞门采用冷冻密封止水技术,成功实施了浅覆盖、强透水地层条件下大直径泥水盾构的始发施工方案,对类似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3.
54.
软弱富水地层条件下泥水盾构泥浆门修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武汉长江隧道工程11.38m左线泥水盾构始发试掘进27.2m后出现泥浆门不能关闭的问题,研究制定了泥浆门修复方案:先通过人员带压进仓进行检查,观察判断泥浆门损坏情况,并根据检查分析结果对泥浆门进行临时修复,同时选择合适的场地位置进行加固,盾构继续掘进至加固场地范围停机,常压状态下进行永久修复。修复后盾构机安全通过了加固区域,为后续盾构机快速安全完成江底段掘进提供了保证。该修复技术可以为今后泥水盾构泥浆门的维修及盾构泥水仓内设备维修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55.
利用泥水盾构修建隧道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泥浆和废弃土,如何经济环保地进行泥浆和废弃土处理成为工程面临的一大难题。以南京纬三路过江通道工程为背景,针对该地质条件下泥水处理的难点,通过合理的泥水场地布置和设备选型,并采用针对不同地层的配浆试验、分离设备的选择性使用等措施,实现了泥浆的高效、高质供给,确保了工程顺利实施;根据泥水盾构前后掘进所穿越地质条件的差异,通过废弃黏土和废弃黏土泥浆配制盾构掘进用泥浆、废弃粉细砂用作壁后注浆材料以及废弃卵砾石和碎岩用于混凝土骨料等技术,实现了全线路废弃土的再利用,不仅具有极大的经济效益,还解决了废弃土带来的占地、污染等环境问题,为泥水盾构全线路施工中泥水处理和废弃土再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6.
结合南京长江隧道Ф14.96m的超大直径泥水盾构在始发时采用的压力建舱综合控制措施,针对洞门双密封环结构、建舱压力确定、密封泥浆配制及建舱操作程序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系统地总结了泥水盾构在始发前的双密封压力建舱技术,为同类工程施工中避免始发风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7.
世博重大配套工程——打浦路隧道复线工程取得重大进展。由上海城建隧道股份研制的首台国产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完成1462米掘进。上海打浦路隧道复线全线贯通,标志着中国第一条水下隧道——打浦路隧道续写“姐妹篇”。 相似文献
58.
根据江底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条件,以及江底隧道施工的特点,提出了使用于江底隧道施工用盾构机的型号和基本配置要求。同时还就泥水式平衡盾构机的体系选择、刀盘配置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59.
泥水盾构泥浆循环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结合现场施工经验,简要介绍泥水盾构施工过程中泥水循环系统的选型原理和系统配置原则及泥水循环的一些计算技巧和方法;对泥水循环施工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其他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0.
李文广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07,(5):70-73
对泥水盾构隧道的渗漏原因、机理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施工控制措施。从洞口止水、管片防水、盾尾防渗漏和注浆防水4个方面分析泥水盾构隧道的渗漏原因并总结相应的施工控制措施,所得结论对于我国的越江、跨海隧道防水堵漏施工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