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92篇
  免费   432篇
公路运输   2319篇
综合类   1632篇
水路运输   862篇
铁路运输   1254篇
综合运输   457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73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192篇
  2020年   141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233篇
  2014年   374篇
  2013年   323篇
  2012年   327篇
  2011年   377篇
  2010年   400篇
  2009年   376篇
  2008年   377篇
  2007年   350篇
  2006年   350篇
  2005年   314篇
  2004年   319篇
  2003年   234篇
  2002年   230篇
  2001年   185篇
  2000年   173篇
  1999年   116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超载超限运输是影响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分析了产生的原因及带来的危害,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点,逐步完善治理超载超限运输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92.
为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整体效率,提升安全管理信息化水平,实现管控的科学决策、精准施策,以青岛地铁为例,通过建立一体化安全监控平台,集成风险管理、隐患排查治理、盾构/TBM监控、教育培训、应急资源管理、视频监控等业务系统,实现各业务之间的数据共享及互联互通,打破信息孤岛,增强协同联动,为多线网地铁建设信息化的更新升级提供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993.
为进一步提升运营地铁隧道收敛变形的综合整治效果,提出MJS联合微扰动注浆整治技术,并应用于杭州某运营地铁隧道收敛变形整治施工工程。通过分析整治施工前后隧道变形动态跟踪的监测数据与隧道断面扫描成果,探讨联合整治对于隧道变形的整治效果,总结微扰动注浆施工引起隧道收敛的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MJS联合微扰动注浆施工对于地铁隧道收敛变形整治效果显著,有效解决注浆结束后隧道收敛二次回弹及注浆期间隧道产生附加变形的问题;微扰动注浆施工应重点保证前两次注浆的施工质量,并控制同一注浆孔位间隔时间。  相似文献   
994.
传统的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手段以人工经验为主导,大数据和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为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提供了智慧化的方法与手段。运用“多层式”技术框架和“数据—仿真—服务”的技术流程搭建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决策仿真平台。在佛山市禅城区的应用案例中,详细阐述平台搭建过程中三大关键技术的应用:融合互联网导航和电子卡口数据获取动态车流OD的技术;治堵决策辅助模块定制化开发技术;仿真结果自动化输出技术。结果表明,该仿真平台能够为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提供智慧化、快捷化和直观化的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995.
智慧交通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交通体系的重要手段,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深圳市在智慧交通领域积极探索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治理新路径。首先,系统梳理深圳市从大建设期、建管并重期到高质量发展期的发展成效,总结顶层引领、需求导向和示范推动的深圳先行先试创新发展模式。然后,分析新基建、交通强国战略叠加背景下科技革命如何催生基础设施、交通方式、治理模式、运输组织和出行服务等领域深刻变革。最后,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发展新阶段的新形势、新使命和新定位,提出“新基建、新方式、新治理、新运营、新体验”五位一体的智慧交通先行示范新方向,并明确智慧交通发展的重要路径和关键举措,支撑深圳市持续引领智慧交通高质量发展新范式。  相似文献   
996.
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速形成,数字中国、交通强国、新基建战略叠加,在此背景下新一轮科技革命催生了交通基础设施、管理服务模式深刻变革。面对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革命新形势以及智能交通发展新需求,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阐述了新一轮国家智能交通发展顶层战略。提出推动交通设施设备升级、交通治理能力提升、城市运营组织柔性协同、物流运输高效安全服务、出行服务品质化提升、产业生态多元化发展等六大智能交通发展战略导向和路径任务。聚焦智能交通发展瓶颈问题,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推进重点建设、推动升级、鼓励示范、创新应用等四类重大行动示范,由点及面推动形成中国智能交通发展新格局,实现未来5~15年中国智能交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997.
为了解决海底隧道穿越软弱破碎地层所遇到的技术难题,文章针对海底隧道软弱破碎地层特点,从超前地质预报、注浆方案选择标准、注浆材料、注浆参数、注浆工艺以及注浆效果检验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了钻爆法海底隧道软弱破碎地层注浆加固堵水技术和总体对策,并阐述了其在工程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98.
基于多源交通大数据分析,从出行需求、用地布局、交通系统等多方面系统评估江宁区交通拥堵状况,识别交通拥堵成因,精准把握交通症结,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做 法,推动拥堵治理重点从保障“行车通畅”向提升“车的效率”和“人的体验”转变,提出以健康发展、完善供应和需求调控为核心战略,从用地开发、轨道交通、路网体系、常规公交、慢行交通和停车系统六个方面拟订交通拥堵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999.
3月14日,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三期工程在沪顺利通过交通运输部的交工验收。至此,汇聚全国科技精英和水上施工力量,历时12年奋力完成的我国最大的水运工程,终于以前无古人的恢宏气势和新貌展现于世:两条各约50公里的长堤,犹如水上长城横卧长江人海口;全长92.2公里、  相似文献   
1000.
参考成功经验,治理渤海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书策  张焱 《世界海运》2010,33(2):42-44
环渤海地区污染加剧,如同上世纪60年代的日本濑户内海。经过30多年的治理,日本濑户内海已经水清鱼盛。分析邻国的治理方式,借鉴其成功经验,创建自己的防治技术,一定能治理渤海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