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1篇
  免费   17篇
公路运输   124篇
综合类   44篇
水路运输   220篇
铁路运输   25篇
综合运输   1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71.
韦伟 《交通科技》2012,(6):84-85
根据船闸控制系统结构,介绍了闸门同步控制技术在邵伯船闸中的运用,简要阐述了在系统中如何采集、处理和计算闸门的开度信号,以及闸门变速和同步调节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372.
为了保证泵站工程的顺利进行,重点确保相应土方、地基处理、护砌等工程的施工质量,是十分必要的。基于新加坡·南京生态科技岛4号泵站工程实例,针对土方开挖及回填工程、地基处理工程、护砌工程三方面的技术难点,总结其施工要点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研究发现,土方工程应重点对开挖顺序进行控制,以防引起不必要的滑坡;地基处理工程应重点控制打桩速度,确保桩体均匀连续;护砌工程应重点对护砌范围进行分区,分别采用相适应的护砌方案。  相似文献   
373.
南淝河中游重点排口初雨污染控制工程建于合肥市南淝河两岸,北起滨河路与和平路交口,南至滨水公园。在滨水公园处(巢湖南路与铜陵路交叉口)建设一座埋深22.5 m的大型雨水泵站,采用灌注桩结合五道钢支撑支护体系开挖施工,该泵站结构无中层板,原拆撑方案采用“闷拆法”施工,即泵站结构全部完成后再拆除,施工过程中侧墙钢筋需穿越钢支撑构件,施工情况复杂,会对结构防水及混凝土浇筑质量产生隐患。经研究讨论及理论计算后,拆撑方案优化为利用现有腰梁及结构中隔墙进行换撑,该方法大大缩短了施工工期,且保证了主体结构施工质量,可给其他类似工程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74.
微山二线船闸钢闸门采用分段加工整体吊放工艺,对闸门的具体吊放施工控制措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75.
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水力自控翻板闸门在拱坝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376.
以用于自然河道的再生水补水泵站设计为例,通过对水泵选型、泵房的平面与剖面布置以及配套自动化设备设计,重点考察了再生水补水水泵的建设与运行效果情况。结果显示:含有引渠连接的地下式再生水补水泵站能够很好地完成河道补水与农业用水保障任务。  相似文献   
377.
松花江大顶子山航电枢纽船闸,其人字闸门和检修闸门均为大型闸门,是我国同纬度寒冷地区第一座船闸,特别是需在流冰期运行、需在长达5个月低温期(最低温度可达-40)℃低温越冬,使钢结构的设计较南方非冰冻河流的船闸设计增加了一些技术难度,设计关键控制点多、难点多。船闸的人字闸门和检修闸门的设计实践证明设计思想及相关理论是正确、可靠和先进的。为寒冷地区类似闸门的设计提供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78.
近些年来,全国多地暴雨频发,下立交作为城市快速路结构形式的一种,受到暴雨侵袭容易产生积水,严重时可能危及驾乘人员生命。如何提高下立交泵站防汛能力,确保设备运行正常、排水顺畅,保障车辆正常通行,人员生命安全,是摆在所有道路管理人员面前的重要任务。从快速路下立交泵站可能存在的隐患入手,通过排水系统综合治理及探索科技化、信息化等多种技术手段,提高下立交抗汛能力。  相似文献   
379.
针对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的特点,介绍金属结构设备的布置与设计。依据优化结构、布局美观、运行可靠的原则,既满足工程要求,又能节省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380.
在当前智慧城市、智慧水务及城市精细化、智能化管理快速兴起及发展的背景下,针对上海城市排水设施特点和管理需求,以最大化利用与集成现有信息资源、共享共用为出发点,开展“智慧排水”管理平台构建研究,为破解城市看海、减水排水泵站放江污染、促进厂、站、网、池一体化运行及排水系统提质增效构建智慧化支撑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