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0篇
  免费   84篇
公路运输   208篇
综合类   138篇
水路运输   543篇
铁路运输   100篇
综合运输   2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结合嘉陵江草街航电枢纽模型试验,研究枢纽下游局部冲刷对河床变形带来的影响,初步分析了枢纽建成后下游河床冲淤变化机理,从而有利于预测枢纽建成后下游河床冲淤变形趋势.  相似文献   
82.
恒定水流条件下,针对向上游、下游、侧向倾斜及竖直的圆桩进行泥沙冲淤试验。采用冲刷深度-时间经验公式拟合平衡冲刷深度,研究了不同倾斜方向桩的最大冲刷深度、冲刷淤积发展及最终的冲淤形态分布。试验结果表明:1)倾斜桩横向冲刷范围较小。与竖直圆桩相比,向下游倾斜桩的最大冲深减少16.89%,桩后淤积长度缩短。2)侧向倾斜桩最大冲深增加6.92%,冲淤形态向倾斜侧发展,桩后淤积沙丘呈窄长型。3)向上游倾斜圆桩的最大冲深增加15.62%,冲刷坑向上游发展,桩后淤积高度最高,纵向冲刷长度最长。  相似文献   
83.
袁文昊  刘红 《水运工程》2022,(1):112-118
基于实测水文和地形资料对射阳港3.5万吨级进港航道开挖以后的回淤特征及回淤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射阳港所在海域受废黄河三角洲冲刷泥沙输移的影响,含沙量较高,为航道回淤提供了丰富的泥沙来源;进港航道年回淤量为995万m3,其中导堤掩护段占全航道回淤量的93%,该段平均回淤强度可达5.0 m/a,高于开敞海域段的0.6 m/a。导堤掩护段航道回淤主要是由于涨潮期带入的高含沙水流在憩流时刻形成悬沙落淤所致,航道两侧滩面上的流泥归槽以及洪季期间上游河流的开闸泄洪对航道回淤也有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84.
天津港回淤现状与回淤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天津港 1 994~ 1 998年实际维护疏浚工程参数的测定与分析 ,对全港的回淤状况有了充分认识 ,在此基础上 ,综合分析研究港域水文泥沙条件与回淤泥沙特性及影响回淤的主要因素 ,得出天津港现状下港池、航道泥沙、回淤强度分布计算式 ,并与实测资料进行了比较 ,两者结果相当一致  相似文献   
85.
小清河口冲淤演变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通过大量实测资料的比较,分析河口海区泥沙来源、冲淤演变规律及河口分汊与摆动原因,提出通海航道选线方案.  相似文献   
86.
钦州港西航道拦门沙开挖回淤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与公式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钦州港西航道拦门沙开挖后的回淤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拦门沙较为稳定,外域无沙源,影响挖槽回淤的主要因素是滩地风浪掀沙。由于滩地为中、细沙组成,大风浪出现机遇较少,因而年均回淤量不大,航道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87.
浆体的物理特性与管道输送流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浆体管道的输送流速直接影响管道运输的安全与经济。以往由于没有把浆体的物理特性(即固体颗粒组成及浆体粘性)作为一个影响管道输送参数的重要因素来考虑,所以迄今为止,很多管道不淤流速公式未能摆脱纯经验性质而缺乏普遍的实用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及大量试验资料验证,系统研究了影响管道不淤流速的各项因素及浆体粘性和明显作用,因而阐明了一定条件下浆体浓度的提高,有利于降低管道输送流速,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管道输送浆体  相似文献   
88.
89.
应用流态水泥土技术对桥涵台背进行回填施工,现场取土样4种,施工采用砂质黏土,不掺加其他添加剂,材料性能满足要求;2007年5月至9月共完成了3座桥涵的台背回填工程。通车至今2 a多,桥头路面平整,达到了试验研究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90.
李宁  张媛君 《路基工程》2015,(1):172-176
某高等级公路连云港段,地处苏北滨海平原,采用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加固深厚软基,使其承载能力和工后沉降达到一级公路的标准。通过对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的水平位移、沉降监测数据及其处治软基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承载力为124 k Pa,工后沉降为8 cm,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处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