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0篇
  免费   84篇
公路运输   208篇
综合类   138篇
水路运输   543篇
铁路运输   100篇
综合运输   2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王刚  王雷  罗一 《水运工程》2019,(S1):129-132
用爆破挤淤法进行软基处理时,影响实施效果的外部因素较多,且不同施工区域外部环境差异较大,以往施工经验难以直接应用。为达到最佳爆破挤淤效果,结合大连临空产业园填海造地工程,通过现场对比试验,就作业环境、石料抛填、布药方式等外部因素对爆破挤淤效果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高潮位时采用级配较好、粒径较小的石料进行爆破施工,挤淤效果较好,同时压入式布药方式比振动式更容易保证布药质量,爆破挤淤效果更能够得到充分保证。通过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顺利完成爆破挤淤施工,围堰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92.
王炳  许宝龙 《水运工程》2019,(S1):120-124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极易因过大的侧向土压力而发生基坑支护变形,从而导致支护体系失稳,因此选择合理的方式降低侧向土压力是提高基坑支护稳定的有效途径。针对珠海横琴地区固结度低、含水率高的土体,采用LXK工法桩对基坑进行支护,土体的固结度明显提高,土体的侧向土压力降低,同时基坑侧壁与后方土体形成稳定的整体,不易受外界变化而扰动,有效解决了软弱土质中基坑支护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3.
赵明时 《港工技术》2021,58(2):104-108
智能化可以让管理更高效、让工程更有品质,为了解决水泥土双向搅拌桩传统手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智能化施工工艺.依托白山船闸项目软基处理工程,研发水泥土搅拌桩智能化施工系统,并通过现场试验,对比在不同施工工艺下桩体进行取芯完整率、无侧限抗压强度、标贯试验.结果表明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智能化施工更加符合现代...  相似文献   
994.
张靖皋长江大桥北航道桥南锚碇采用直径90 m圆形地下连续墙锚碇基础方案,为了防止开挖期间基坑出现突涌,基坑底部采用了旋喷桩的方式形成水平封底隔水层。为了验证加固后水泥土的渗透系数能满足设计要求,深层地基加固大面积施工前开展了钻孔式振荡现场试验和变水头渗透室内试验,试验结果发现,现场振荡试验和变水头渗透试验得到的渗透系数结果差异较大。为进一步验证加固效果,补充开展了现场原状土的振荡试验和变水头渗透试验,补充试验结果表明:现场振荡试验结果比变水头渗透室内试验结果大很多,渗透系数结果受试验方法影响。同种试验方法得到的结果表明深层地基加固后水泥土的渗透系数比原状土明显降低,说明深层地基加固后可有效降低土的抗渗性能。最后分析了不同试验方法的差异原因以及本项目深层地基加固渗透系数取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5.
SMW工法桩常用于深度不大于11 m基坑的支护结构,具有工期短、无污染、噪声小、可回收等特点。为研究此工法桩在超深基坑的适用性,以苏州某基坑工程(基坑深度15 m)为例,计算超深基坑开挖各工况下SMW工法桩的侧向变形、钢材强度承载力、地表沉降等规律,并现场施工验证。结果表明,SMW工法桩可作为深度15 m左右基坑的围护结构,且在工期、环保、经济性上具有明显优势,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96.
天津港主航道扩建工程中边坡坡度及备淤深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天津港主航道扩建工程中通过对边坡及备淤深度的研究及调整,节约大量投资,从而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97.
陈孝华  何应道  封坤  郭文琦 《公路》2023,(1):391-400
为研究河床冲淤作用下公轨合建盾构隧道的纵向力学性能,以某公轨合建隧道为工程背景,建立三维实体地层-结构模型,对隧道和内部结构的变形、内力以及地表的沉降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河床冲淤作用下盾构隧道的纵向受力及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内部结构能够增大隧道的刚度,减小隧道的不均匀沉降;河床淤积高度达到13 m时,考虑内部结构时隧道的竖向位移较之无内部结构时减小了9.4%;河床冲刷深度8 m时,考虑内部结构隧道跨中位移仅回弹了30.2%。(2)内部结构能够分担河床淤积所产生的部分荷载,使得管片内力减小,提高隧道的承载能力;在河床淤积作用下,考虑内部结构隧道最大MISES应力较未考虑内部结构时减小了27.2%。(3)隧道与内部结构在受到河床冲刷作用时发生回弹,当管片在横向上恢复的变形与内部结构在横向上恢复的变形不协同时,内部结构就会在上层侧墙与管片连接处产生挤压,产生较大的应力值,因此该部位应作为关键部位进行适当加强。(4)隧道的内部结构能够减小由于河床淤积所引起的地表沉降以及河床冲刷所引起的地表回弹。(5)内部结构在变形缝位置时的MISES应力值大于其他部位,在施工时应当注意内部结构变形缝的...  相似文献   
998.
针对向家坝枢纽日益增加的通航需求,为保障向家坝枢纽正常运行,2019—2021年对向家坝近坝通航水域持续性水沙监测,采用3年的实测地形资料,结合向家坝库区水沙特性对重点水域冲淤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坝上游翻坝码头逐年淤积,但淤积量不大;凉水井码头逐年冲刷,冲刷区域主要位于深槽;坝下游航道冲刷较为明显。须持续对加强翻坝码头和坝下通航水域监测和分析,以保障涉水建筑物稳定、船只通航安全。  相似文献   
999.
交叉河口淤积影响船舶正常航行,易发生搁浅事故。为充分发挥航道的航运功能,应及时分析碍航原因,制定航道疏浚方案,确保航道通航顺畅与安全。以通扬运河与泰东河交叉河口为研究区域,构建二维Delft 3D水沙模型,结合实测分析其泥沙运动规律与地貌演变特征。基于不同疏浚高程和疏浚边坡设计6个航道尺度方案,并通过模拟分析得到兼顾过往船舶航行安全和疏浚经济成本的优化方案。本研究可为类似交叉河口的航道尺度设计与优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00.
以尼日利亚莱基港项目为依托,针对项目所处海域掩护条件和水深条件差、沿岸输砂冲淤明显,以及波浪周期长、波高大、波向集中的建港条件,围绕工程建设后对上下游岸滩的治理、平衡以及新建对泊稳要求较高的集装箱码头等核心问题,采用数值模拟、物模试验等研究方法,结合工程造价与工期进行技术经济比选,确定项目的总体布置思路、进港航道与防波堤走向、码头前沿线等总平面布置要点,形成科学、经济、合理的总平面布置方案,提出和总结了在强涌浪、强冲淤海域建设码头的总体平面布置的新思路及设计方案概要,为类似条件下的海港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