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6篇
  免费   277篇
公路运输   1313篇
综合类   677篇
水路运输   226篇
铁路运输   986篇
综合运输   261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37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182篇
  2013年   185篇
  2012年   200篇
  2011年   202篇
  2010年   195篇
  2009年   185篇
  2008年   223篇
  2007年   161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71.
某综合楼基坑位于砂性土层中,地下水埋深较浅,开挖深度较大,基坑周边条件复杂。针对本工程的特点分别对常用的基坑围护和支撑体系进行了分析研究;选择钻孔后注浆连续墙内插H型钢+组合内支撑的支护体系结构受力合理,施工工艺简单,利用废弃的泥浆,由孔内搅拌水泥土改为孔外搅拌水泥土,能够彻底杜绝传统水泥土易出现的"千层饼"和"鸡蛋芯"等质量问题,减少支护结构对临近建筑的影响。  相似文献   
72.
赣州至龙岩铁路梅花山隧道进口段地势低洼,且埋深较浅,洞口偏压,采用水平导向跟管钻进法一次性完成60 m长管棚超前支护,该施工技术可有效解决大管棚搭接及工作空间无法在超浅埋地段实现的难题,为类似山岭隧道的超浅埋施工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73.
针对复杂地质情况下临近既有线的深基坑施工特点,通过承压水的抽水实验,对第⑥2层含水层进行水文地质参数求取,确定合理的降压井降水方案;并对临近正常运营的京沪线路的周边环境进行分析,保障深基坑施工和既有线运营的双安全,获得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4.
宁波南站上跨深基坑铁路便桥结构形式为国内首创,在便桥下深基坑开挖的同时,须保证沿海铁路列车绝对安全平稳的通行,安全监测至关重要。本文根据该工程的现场实际和结构的特点,拟定了桥梁静态监测的具体实施方案、数据分析与处理模式,研究了该桥梁变形的规律,及时提供监测分析意见,为深基坑安全和信息化施工提供指导,为铁路便桥安全运营提供保障。这对今后类似的桥梁施工监测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5.
基于深部巷道工程由于其复杂的赋存条件和应力环境使得浅部工程的支护技术和方法不能满足深部巷道工程的需要,采用松动圈理论对冬瓜山采矿巷道进行支护设计。通过对松动圈支护理论及松动圈测试进行研究,将不同地方围岩破坏情况(松动圈值)分为松动圈基准值(Lp1)和关键点松动圈值(Lp2),作为支护参数设计的量化指标,对巷道不同地方采取有区别的支护。将其运用于深部采矿巷道支护工程实践,通过现场位移监测验证了松动圈支护技术在深部工程应用中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6.
以汾河漫滩地区砂土与黏性土交互沉积地层中的两个典型深基坑工程为例,研究不同地下水控制方法的降水效果;对地下水位变化、基坑周边地表沉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地下水位较高的汾河漫滩地区开挖地铁车站基坑时,采用坑外降水方案是安全可行的;对于同等规模的基坑工程,采用坑外降水方案可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工期、节省造价;相比坑外降水方案,采用有止水帷幕的坑内降水方案可显著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总抽水量减少约60%,降水影响半径减小约70%,地表沉降减少约45%。  相似文献   
77.
对深基坑开挖进行风险识别与评价时,提出了将WBS-RBS法与G1法相结合的定性与定量评价模型,并以南宁金凯路地铁车站为例,应用该模型计算得出的风险值从而确定施工单元风险等级。计算结果表明,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地下连续墙施工A2,基坑开挖A3,主体结构施工A5均为Ⅲ级风险。该模型无需构造判断矩阵,避免了一致性检验不一致的发生,提高了结果准确度,可供类似工程项目风险评价参考。  相似文献   
78.
高速公路软岩隧道复合支护机理的FLAC解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结合软弱围岩隧道工程地质和支护设计特点 ,应用有限差分方法 ( FLAC)模拟研究了软岩隧道受力变形特征和围岩收敛曲线 ,并分析了复合支护结构中一次支护和二次支护结构的作用机理及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 ,软岩隧道开挖和一次支护后围岩支护压力随拱顶位移增加而连续减小 ,预测的最大位移均发生在隧道拱顶。但是 ,在同样支护压力下 ,考虑软岩流变特征的收敛曲线的拱顶位移要大得多 ,必须及时设置二次支护。另外二次支护结构还将起到承受流变压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79.
喷锚支护的时间效应与空间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立新  周旭 《中南公路工程》2003,28(1):37-38,50
喷锚支护是新奥法构筑隧道的主要支护手段,为使喷锚支护与围岩形成共同承载结构,必须在适宜的时机及根据适当的围岩变位量来确定恰当的喷锚支护结构。  相似文献   
80.
上海市外环隧道新技术应用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外环隧道工程概况 1.1工程概况 上海市外环线沉管隧道是上海市规划的"三环十射"快速道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越江工程是外环线北环中连结浦西、浦东的一个关键节点,是整个城市外环线的咽喉工程(见图1-1).为我国大陆迄今修造的第四条沉管式越江公路隧道,也是继荷兰Drecht隧道(同为八车道)后世界上第二大规模水底道路沉管隧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