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22篇
综合类   12篇
水路运输   74篇
铁路运输   5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张伟  朱继伟 《水运工程》2006,(11):38-42
通过对华南某工程深基槽清淤工作存在的难度和采取的相应措施,对深基槽清淤验收方法进行探讨,并通过对沉箱的沉降位移观测资料的分析,提出深基槽清淤更合理的验收方法。  相似文献   
62.
闭合式港是处于强潮多沙河口港口建设的新思路,其关键技术问题是引航道的水流条件及泥沙淤积。以钱塘江河口上虞闭合式港为例,采用经验公式及数模计算等方法,分析其引航道的水流条件和淤积强度。结果表明,上虞闭合式港引航道的水流条件可基本满足船舶进出港需求,引航道淤积分布从闸室至口门淤积强度沿程逐渐增加,至口门附近达到最大,从口门向引航道外淤积强度逐渐减小,平均淤积强度约0. 06 md,可通过"射流掀沙,引流输沙"的技术进行清淤。  相似文献   
63.
力士德SD系列多功能清淤挖掘机(湿地、水陆两栖式)是一种同时适用于软土陆地、沼泽湿地及浅水等各种作业环境的多用途挖掘机,该系列产品结合了力士德多年从事挖掘机产品研发制造的技术和经验,使传统挖掘机具备了水陆两栖作业能力,可解决很多特定环境下的工程难题,在水利等相关工程建设中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该机广泛适用于港口、河道疏浚清淤,清除泥沙,船上转运、抽砂,清理下水道淤泥、沉淀罐、  相似文献   
64.
介绍坪西一级公路软基处理工程实践中所采用的方法,谈论作者体会。  相似文献   
65.
高速公路软基病害处理质量检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瑛  鲁光银  朱自强 《公路》2007,(8):81-84
在埋藏浅、厚度薄的软基病害路段修建高等级公路,往往采用换土垫层法进行处理,但处理过程中清淤厚度和换填层的厚度直接关系到路基沉降、路堤稳定,一直引起各方关注。以湖南省某高速公路66处软基病害路段处理效果检测为例,详细探讨了清淤厚度的地球物理无损检测技术。工程实践表明,采用地球物理无损检测技术,与传统钻探取芯方法相比较,可以快速、准确地查清清淤及换填层的厚度,为施工单位及业主的决策,及时提供相关数据资料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6.
本文概述了锦州港重力式码头基础工程,在施工期间淤积较严重的情况下,为保证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确定以“防淤为主,清淤为辅的原则,施工中采取了几方面的防淤措施,从而使码头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得到控制和保证。  相似文献   
67.
本文对水利部百船工程前期运作作了历史回顾,并对今后的水利清淤工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8.
69.
黄骅港处于淤泥粉砂质海岸,年回淤量大,采用非自航式挖泥船进行泊位清淤,施工船舶落实困难,费用高。采用小型耙吸挖泥船进行泊位清淤,有效解决了黄骅港泊位清淤的困难,而且比采用绞吸挖泥船节省费用约50%以上,同时实现了和生产船舶零干扰。探索出了淤泥粉砂质海岸泊位清淤最经济、便捷、无干扰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70.
付俊卿 《交通科技》2012,(Z1):70-71
河南省南阳市S335线邓州至渠首段(支线)段公路为改建一级公路,其中第四标段所承建的路段多穿越水稻田,浅层土质湿软,工程性质差,大多路段不能直接进行碾压。根据标段离周围砂场较近、砂源丰富的优势,对湿软的原地基做换填中粗砂处理。土质较好,承载力较高的非湿软地基清表后,可直接进行填前碾压。通过试验段的成功试验,以及后来施工中对施工方法、施工工艺的不断改进,为今后类似地质状况的施工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