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0篇
  免费   223篇
公路运输   1045篇
综合类   589篇
水路运输   153篇
铁路运输   347篇
综合运输   6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达成线某段线路通过地段原系一稳定古滑坡。原设计为路堑挡土墙。1994年施工过程中由于机械大拉槽开挖后未能及时修筑挡土墙,当年夏季暴雨期间古滑坡复活。为了迅速整治该滑坡,变更为预应力锚索加固,经与其它方案相比较,因锚索施工工期短、安全,造价也不增加而被选用并付诸实施。为了解锚索工作性状,采用传感器对其预应力进行了监测。全部工程已竣工两年,滑坡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02.
工程场地滑坡空间预测的综合勘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3.
符红 《中外公路》2019,39(3):40-46
由于受到强降雨、地下水位上升等不利组合作用,肖家湾山体发生滑坡并处于不稳定状态。该滑坡属中层土质滑坡,滑面为折线形。针对此滑坡特点,该文通过采用传递系数法对滑坡区3条剖面在不同工况下稳定性进行计算,提出了增设锚拉桩板式挡土墙+骨架护坡+锚索(方案1)和增设抗滑桩+骨架护坡+抗滑挡土墙+截排水(方案2)两种处治方案。经分析,两种方案在施工工艺、施工难度上相差不大,且均能解决滑坡造成的危害,但相比于方案1,方案2更加经济,故推荐第2种方案为滑坡最终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04.
执着的坚守     
四月出了一个前后长达14天的差,跟随路虎第四代发现车队从香格里拉一路前行直至拉萨。都说西藏公路艰险,但在这次行程中感觉却不明显。可能是由于此时还没有到达雨季,进藏路上最为危险的滑坡泥石流还基本见不到。同样由于江河水量不大,也就没有桥梁冲毁断路的担忧。再加上目前的进藏公路(滇藏川藏线算是比较险要的)路面质量也不错,  相似文献   
105.
王振  张锐  熊攀 《路基工程》2017,(2):23-27
运用FLAC3D建立了考虑锚拉桩实际施工工况及受力特点的推移式滑坡数值概化模型。通过控制滑体后缘的位移边界条件来模拟推移式滑坡变形由后向前传递的过程,进行了抗滑桩桩土相互作用全过程分析。结果表明:在巨大的锚索初始预应力作用下,桩向坡体内侧挠曲变形,同时也产生了数量可观的反向弯矩,这在锚拉桩的设计计算中是不可忽视的;锚索的初始张拉力、锚索刚度的增大都会使滑坡推力的作用点增高。  相似文献   
106.
丁孝勇 《路基工程》2016,(1):197-201
深汕高速公路K101滑坡为开挖引起的老滑坡复活,发生多次滑动。根据其地貌特征、地质条件、水文特征和坡体结构特征,并结合现场勘察结果,对坡体变形特征进行分析;同时采用试验、经验和反算相结合的手段,综合确定主要滑动带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分析了滑坡未处理前的稳定状态,结果与实际较为吻合;并分析抗滑工程设计的稳定性。根据评价结果,鉴于已有抗滑工程的局限性,采用"竖向集水渗管+渗井+水平排水隧洞"三维立体排水措施进行滑坡处治,工后监测结果显示,该措施排水效果显著,有效地控制了地下水位上升,边坡变形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07.
李勇  ;杨文甫 《中国水运》2010,(2):123-124
工程建设中常常会遇到不同地质条件下的滑坡、崩塌等问题。文中以河源某松散土体边坡为例,介绍该边坡滑坡发展特征,分析和总结滑坡原因以及多次发生滑坡、多次加固处理失败的经验及教训,为类似边坡工程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8.
在勘察分析滑坡及周边环境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查明了三个滑坡体的规模、形态等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地质分析和稳定性计算,进一步分析了滑坡稳定性及潜在的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109.
刘海东 《路基工程》2017,(1):213-217
在极限平衡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一般条分法、毕肖普法和传递系数法对某铁路的宜昌滑坡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果显示:同一剖面采用不同计算方法得到的稳定系数差异性很小,从而采用传递系数法来评价滑坡的稳定性。根据稳定系数在天然工况下为1.225,地震工况下为0.985,暴雨工况下为0.947,得出天然工况下坡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地震和暴雨工况下处于不稳定状态。在结合工程地质条件和稳定性计算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0.
基于Matlab数学软件,对采用“K”法计算的抗滑桩锚固段内力和变形计算过程进行了程序化设计,使得充分保证抗滑桩设计计算准确性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计算效率,且实现了计算结果的可视化,并把此研究成果应用于常(德)至吉(首)高速公路滑坡处治中抗滑桩的设计计算。研究成果对今后滑坡地质灾害的抢险,保证抗滑桩设计的经济性与合理性,均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