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6篇
  免费   2篇
公路运输   318篇
综合类   30篇
水路运输   79篇
铁路运输   50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71.
金守玲 《汽车维修》2013,(12):19-20
新车出厂后,为了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受到剐蹭及风吹雨淋、烈日暴晒、烟雾及酸雨等的侵蚀,必须喷涂运输保护蜡或粘贴一层保护膜(如图1所示)。新车使用后会进行开蜡处理,新开蜡的车辆不要进行打蜡,因为蜡有一定的研磨作用,若操作不当会损伤车漆,况且原车的保护蜡即使经开蜡处理后,在短期内仍会保护车漆,最好在购车半年左右再选择车身打蜡处理。若想延长保持车漆靓丽的色彩和保护车漆可以选用如下方法进行新车车身漆面防护。  相似文献   
472.
为了避免在零下温度施工对漆面造成不良影响,在北京温度尚未降低到0摄氏度前,我们开始了老龙车身修复工作,车身是承载一切的基础,也是老车修复中最为浩大的工程,车身修复的质量直接决定日后这台车修复完毕后的效果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473.
对某自主品牌轿车挥鞭伤试验进行研究。按照CNCAP 2012版程序和评价方法进行试验,通过改进头枕的结构并优化头枕强度和发泡厚度等措施,来提高座椅的防挥鞭伤性能,为后续的开发和改进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74.
船舶表面状况对船舶性能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船舶水线下的表面油漆粗糙度、局部粗糙度是摩擦阻力补贴的主要因素.船舶污底引起阻力增加,降低了船舶的推进效率,增加了耗油量.应在坞修时,选用适当的防锈漆和防污漆,采用严格操作程序加以防止.  相似文献   
475.
为推动新能源车用扁线电机技术发展并将其引入大规模生产,对制造工艺链中去漆焊接工艺进行研究。制定一种扁线电机去漆工艺方案,基于产品特性要求,结合去漆效果评价方法,对去漆表面有机物残留度、表面粗糙度、热影响区长度以及焊接拉拔力与有机物残留度相关性进行分析,明确给出去漆质量RFU值限定范围。通过不同扁线漆膜绝缘方案去漆效果对比,采用激光去漆工艺适配多种绝缘方案,减少换型成本投入。通过去漆效果、成本投入、使用维护等多方面综合分析指导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476.
高原高寒地区环境复杂、昼夜温差大,对铁路建设与运营产生不良影响,容易发生由于钢轨内部伤损引起的断裂事故。研究基于YOLOv5的超声波图像识别技术在青藏铁路钢轨探伤检测中的应用,特别是针对轨头核伤、轨面鱼鳞伤等常见伤损类型进行检测。通过智能钢轨探伤仪采集高寒地段钢轨数据,以YOLOv5方法对数据集进行整理、处理和模型训练,精准识别和定位轨头核伤、轨面鱼鳞伤等损伤。研究表明,基于YOLOv5的模型在识别和定位各类钢轨损伤方面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可以同时进行目标检测和类别分类,并能在保持较高准确度的同时实现快速检测。提供一种新的、更有效的钢轨探伤检测数据分析方法,有助于提高铁路安全和运营效率。  相似文献   
477.
利用GPM-30滚动接触疲劳磨损试验机,在油润滑条件下试验研究轮轨材料对丝锥硌伤诱发局部滚动接触疲劳(LRCF)的影响,涉及ER8高速车轮钢、U71MnG高速钢轨钢,以及1 280 MPa和1 380 MPa级的贝马复相、PG4、PG5等4种新开发的重载钢轨钢。发现硌伤诱发的剥离掉块仅发生在硬度低于300 HV的ER8和U71MnG高速轮轨材料,且只有在硌伤深度超过150~200μm的临界值时发生,对于硬度高于400 HV的重载钢轨材料,表面硌伤不太可能诱发局部滚动接触疲劳。试样表面和剖切观测显示,初始疲劳裂纹可萌生于硌伤内部和前、后沿,底部萌生的裂纹更容易导致包含深裂纹和大块剥离的局部滚动接触疲劳,后沿比前沿更容易萌生初始裂纹。与U71MnG高速钢轨相比,硬度更低的ER8高速车轮钢试样上硌伤引发剥离掉块的可能性更高,但U71MnG钢轨钢试样上萌生的初始裂纹可扩展得更宽、更深,更易引发大块剥离,局部滚动接触疲劳造成的后果更严重。  相似文献   
478.
针对一重载铁路出现多个闪光焊接头因轨头探伤反射回波超标下道的问题,对其中一个接头采用落锤试验、宏观观察、金相显微观察、扫描电镜观察、能谱成分测试等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轨头受拉落锤试验折断的接头断口上存在核伤疲劳裂纹(白核),裂纹源位于踏面下13 mm处且存在横向扩展裂纹;裂纹源完全处于闪光焊接头的焊缝中心,并存在硅、锰、氧等灰斑夹杂元素。焊缝中的灰斑夹杂物破坏了焊缝组织的连续性,降低了接头的综合力学性能,当接头在服役过程中受车轮循环载荷作用时,灰斑夹杂物首先萌生出裂纹并横向扩展,最终形成轨头核伤。核伤附近的钢轨母材中A类夹杂物较多,应引起注意。建议改进焊接工艺参数,避免焊接过程中氧气进入;提高探伤检测技术,加强重载铁路钢轨焊接接头轨头部位的探伤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