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7篇
  免费   59篇
公路运输   321篇
综合类   133篇
水路运输   41篇
铁路运输   241篇
综合运输   9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1.
杨家松 《隧道建设》2015,35(4):359-363
隧道开挖后受地应力影响极易发生变形,严重的将导致坍方等安全事故,若侵入结构还需要二次扩挖处理。为保障软弱围岩隧道的施工安全,避免二次扩挖,结合国内外隧道的典型案例和经验,从分析围岩的强度应力比出发,针对不同的软岩类型,对预留变形量、预加固措施、弱爆破的基本原则,综合信息方法、支护措施、施工要点等内容进行归纳研究。研究表明:1)预留变形量选择要充分考虑隧道的最大地应力和不同软岩物理特性的影响;2)上台阶采取有效预加固措施后,可以实施大断面开挖;3)不同地应力环境,必须根据信息成果,针对变形特征优化设计支护参数后,变形完全能够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12.
砂卵石地层超浅埋小净距暗挖群洞施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胜  陈浩 《隧道建设》2015,35(9):907-913
成都地铁4号线清江路口站北侧附属大部分位于新近建成的成温射线立体交通系统投影下,原设计明挖方案无法实施,采取通道及风道合建暗挖结构方案。暗挖小净距群洞方案存在浅埋、大断面、群洞效应、环境复杂、工期紧张等特点。为了减少群洞效应影响,采取管棚联合导管超前支护、超前加固+径向注浆改良周围地层、分块分部错进、二次衬砌保留部分临时支护钢架等措施,结合相应附属明挖基坑,实现多工序平行交叉作业。通过上述措施,实现了快速安全施工,并且对主道交通无任何影响。  相似文献   
213.
杨羽 《北方交通》2015,(2):107-109,113
以大连市高新园区风采路大石洞隧道单向掘进出洞方案为实例,介绍了在隧道工程中洞口地质及环境条件受限条件下,超前支护采用双层小导管,小导洞先出洞再进行分部扩挖的施工工法,并对此工法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探讨,为类似隧道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14.
对吉怀高速公路大坡岭连拱隧道怀化端洞口一侧位于山体内、一侧浅埋段各种设计方案进行必选,对连拱隧道在洞口段一侧位于山体内、一侧浅埋情况,浅埋侧采用明挖、暗挖、暗洞明作方案进行比较研究,为连拱隧道在隧道轴线与地形等高线斜交情况出洞,设计方案选择提供决策借鉴。  相似文献   
215.
以小型病险水库存在问题作为基础,探讨了玉冈水库的现状.在水库除险加固的过程中,确定了通过坝体加高来提高防洪标准,增加大坝护坡来提高防风浪标准,新建泄洪闸和维修输水洞等4个方面对水库进行除险加固.通过这4种方法排除了水库安全隐患、确保了大坝安全.  相似文献   
216.
应用有限元法并采用等效黏-弹性人工边界,对棚洞和隧道洞口段的施工过程进行了模拟,确定了隧道施工完成后的静应力场,并进行了三维地震反应分析.计算中分别考虑了不同围岩级别以及棚洞与隧道洞口的不同联接形式对地震反应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棚洞的纵梁距离洞口越远,其内力越小,在棚洞与隧道洞口的联接处附近,棚洞梁将产生较大的应力;...  相似文献   
217.
毛羽山隧道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施工控制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兰渝铁路毛羽山隧道出口段穿越薄层状碳质板岩地层,区域原岩应力较大且以水平构造应力为主,隧道开挖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大变形情况。通过分析,认为高地应力、最大水平主应力与隧道轴线呈大角度相交是大变形的主要因素。隧道施工过程中,通过采取提高支护体系刚度、合理预留变形量,以及采用长锚杆、多重支护和超短台阶法等常规措施控制了围岩变形;基于对围岩动态演化机制的认识,提出了高地应力隧道超前导洞法应力控制释放技术,开展了大型工程试验。阶段性试验成果表明,采用超前导洞有效地降低了正洞施工时的变形速率,对上中台阶影响尤为显著。通过对应力控制释放技术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有望探索出安全、高效的高地应力软岩施工新技术。  相似文献   
218.
浙西南山区高速公路隧道洞外亮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传统公路隧道洞外亮度L20(S)测算方法不足的基础上,介绍一种基于数码技术的公路隧道洞外亮度L20(S)测试方法,使得大规模、高效率地实测公路隧道洞外亮度L20(S)成为可能。采用上述方法和手段对金丽温、两龙高速公路隧道洞口光环境进行实测,提出浙西南山区高速公路隧道洞外亮度L20(S)建议值,可供高速公路隧道照明系统节能运营及改造设计时参考。基于环境景观理论,提出符合"环境友好型"山区高速公路隧道设计理念的接近段减光措施。研究成果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可在实际工程中全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19.
在富水弱胶结地层中,隧道施工极易诱发围岩坍塌或支护结构大变形。以兰渝客运专线桃树坪隧道3#斜井工区正洞段为研究背景,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富水砂岩地层的“底部双导洞超前”施工工法。同时采用真空轻型井点+集水井的联合降水方案进行隧道内超前降水,以降低施工难度;采用数值分析和现场监测的方法对方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隧道在采用“底部双导洞超前”施工工法时,拱顶沉降和净空收敛值分别为50 mm、32 mm;其支护结构上的最大接触压力为135.3 kPa;支护结构的变形和受力均在允许范围之内,隧道结构安全、稳定。“底部双导洞超前”的施工工法已成功应用于桃树坪隧道,可为后续富水弱胶结地层或软弱岩层中的超大断面隧道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20.
以九龙洞风景名胜区绿色通道为例,就我国旅游公路设计进行了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