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68篇
  免费   236篇
公路运输   5502篇
综合类   3622篇
水路运输   683篇
铁路运输   739篇
综合运输   458篇
  2024年   79篇
  2023年   324篇
  2022年   400篇
  2021年   463篇
  2020年   327篇
  2019年   250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166篇
  2015年   280篇
  2014年   656篇
  2013年   617篇
  2012年   585篇
  2011年   763篇
  2010年   665篇
  2009年   841篇
  2008年   692篇
  2007年   551篇
  2006年   460篇
  2005年   481篇
  2004年   362篇
  2003年   415篇
  2002年   256篇
  2001年   242篇
  2000年   164篇
  1999年   113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4篇
  1984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通过对五组混凝土进行坍落度、含气量、抗压强度和耐磨性对比试验研究,全面地比较和分析了再生混凝土含气量随再生粗骨料掺量大小的变化规律以及随之对再生混凝土路面耐磨性能产生的影响,并详细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含气量对再生混凝土耐磨性有较大影响,含气量随再生粗骨料掺量的增多而提高;当再生骨料掺量超过50%时,磨耗量明显增大。分析了原始混凝土的含气量和损伤累积亦会降低再生混凝土路面的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992.
为了在细观尺度下描述沥青混合料的裂纹发展行为,运用离散元程序PFC2D内置“Fish”语言,重构了沥青混合料非均质(集料、胶浆和空隙)多层次(矿料级配)结构虚拟试件,对虚拟试件微观组成成分之间的接触赋予了相应的微观接触模型,采用离散元方法实施了单边切口小梁虚拟3点弯曲试验,借助数字摄像法捕捉了室内小梁试件表面裂纹发展情况,在二维尺度下探索了沥青混合料的部分断裂机理.结果表明:虚拟试验得到的宏观断裂力学响应与室内试验结果的吻合度较好,仅采用试件单面图像信息构建模型进行力学性能预测缺乏可信度;虚拟试验模拟的二维裂纹扩展路径与室内数字摄影法结果较为相似,二者都体现出材料脆性断裂特点,二维模型往往夸大了粗集料在混合料断裂过程中的作用;基于离散元程序的裂纹扩展行为分析方法,可以作为研究沥青混凝土材料断裂行为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993.
基于法国高模量试验评价体系,通过试验数据分析,确定最佳旧料掺配比例,为工程实际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同时,针对现有国内空缺的具备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性能的试验指标提出建议,比如动稳定度指标和四点弯曲疲劳指标,供国内对相关性能指标的确定参考。  相似文献   
994.
热再生技术主要应用于沥青路面的维修施工,是通过加热系统对沥青路面的加热,使沥青混凝土材料分解再组合,实现就地加热、拌和、摊铺、碾压的施工过程,可以及时有效地处理沥青路面各种损坏,实现废料再利用,降低公路养护成本,提高公路技术状况,保障公路安全畅通。  相似文献   
995.
基于怠速提升的DPF再生温度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DPF主动再生过程中,如果柴油机运行工况突降至怠速状态,会使DPF内部温度峰值和温度梯度迅速升高,易导致DPF出现烧熔现象,针对该问题,进行了基于怠速提升的DPF主动再生温度控制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再生过程降至怠速工况时,载体出口端中心附近的温度和温度梯度升高幅度最大;随着怠速的提升载体的温度峰值和温度梯度逐渐降低,怠速提升至1 100r/min时,最高温度峰值由820℃左右降至632℃左右,降低了约22.9%,最大温度梯度由30℃/cm左右降至10℃/cm左右,降低了约66.7%。  相似文献   
996.
近年来有关专家学者对OGFC沥青混合料的物理及力学性能差异性研究较多,但对相应的成型因素对设计参数的影响研究较少。为此,针对OGFC-13混合料成型因素对其性能影响,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对改性沥青拌制的OGFC混合料而言,最佳的施工温度应尽量控制在160~180℃之间;采用同一级配时,油石比的变化对马歇尔指标变化也有一定的影响;击实75次是临界值。  相似文献   
997.
针对港区道路的重载交通特性,进行橡胶沥青混合料室内单轴压缩试验、车辙试验及小梁弯曲试验。结果表明:橡胶沥青混合料的回弹模量、高温性能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相当,但其疲劳性能最好,比基质沥青混合料高1倍多。将橡胶沥青混合料用于试验路段,结果表明:橡胶沥青路面的路表渗水系数、混合料压实度、构造深度以及表面抗滑系数都能够满足规范基本要求。基于试验,提出港区道路适用的路面结构形式为4 cm橡胶沥青AC-13+6 cm基质沥青AC-20。  相似文献   
998.
为降低太阳辐射下仪表板的热负荷,基于热平衡方程,对在海南夏季天气条件下汽车的换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所算得的车内温度场与实验结果很好吻合。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传热方式等因素对仪表板温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辐射和传导是仪表板温度场的主要影响因素;减小前车窗玻璃透射率、放置遮阳挡、合理增加仪表板导热系数和选择适当的停车位置都能显著降低仪表板的热负荷。  相似文献   
999.
《中外公路》2021,41(4):282-286
采用纤维和纤维沥青胶浆常规性能试验评价了木质素纤维老化对吸附稳定沥青的影响,并以扫描电镜(SEM)和红外光谱(FTIR)分析了新纤维、短期老化纤维和长期老化纤维的微观形貌和官能团组成,从宏观和微观解释了回收沥青混合料(RAP)中纤维的老化过程和老化机理,并基于Einstein混合率理论给出了纤维补强措施。试验结果表明:纤维老化主要发生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老化纤维吸附稳定沥青的能力降低,灰分含量增加;SEM微观形貌分析发现纤维的长径比随老化时间的延长而减小,老化纤维与沥青的增黏因子下降;红外光谱显示纤维老化后分子结构中谛合态的醇和酚羟基特征峰消失,出现了醌类、酯类物质的特征峰,纤维老化主要发生了氧化反应;添加少量新纤维可有效改善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能,建议在就地热再生室内配合比设计时添加一定量新木质素纤维。  相似文献   
1000.
《中外公路》2021,41(4):292-296
为促进工业固废钢渣在道路工程中的再生利用,对钢渣经过二次加工形成再生骨料应用于半刚性基层水泥稳定材料中,通过分析钢渣对水泥稳定材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抗弯拉强度和干缩特性影响,定量评价钢渣的再生利用效果。结果表明:随着钢渣掺量增大,水泥稳定材料的强度逐渐增大,当掺量增大至70%,无侧限抗压强度提升1.4倍,抗弯拉强度提升1.8倍;水泥稳定钢渣碎石混合料的每日干缩应变随时间变化逐渐减小,累计干缩应变随时间变化先快速增大后趋向稳定,其中以前5 d的干缩应变变化最为明显,120 d后干缩应变基本稳定。对于4种不同性质的钢渣,钢渣掺量为50%达到稳定状态时,最大补偿收缩率为37.7%,最小为25.5%。钢渣陈化时间越长,膨胀性越小,则补偿收缩率越小。钢渣掺量越大,补偿收缩率增大,当钢渣掺量增大至70%,可补偿收缩40.1%。在水泥稳定材料中掺入钢渣,将对干燥收缩起到良好的补偿作用,对减小半刚性基层的开裂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