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45篇
公路运输   27篇
综合类   18篇
水路运输   225篇
铁路运输   9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通过对物理模型试验和现场观测数据的分析,研究南港近年河势变化的原因、趋势、不利影响以及应对措施.研究表明:1)由于大规模水利工程的建设,南港河势正在发生一种显著的适应性调整;2)在未采取其它工程措施的条件下,南港目前河势变化造成的不利影响将长期存在;3)在瑞丰沙上实施合适的人工工程,能遏制甚至扭转目前南港河势变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2.
刘猛  张宏伟  李为华 《水运工程》2013,(11):106-110
首次在潮汐河口采用局部正态物理模型研究了局部冲刷问题,结果表明:采用局部正态物理模型研究潮汐河口 相关工程问题是可行的,试验水力条件的选择、模型边界的确定以及模型的整体变坡是将局部正态模型应用于潮汐河口的 关键技术,提出了简便易行且效果良好的模型边界的确定方法,阐述了模型整体变坡的必要性及方法。  相似文献   
103.
港口建设中进港航道的开挖对于波浪的传播有重要的影响。根据物理模型试验的结果,对波浪在航道区域的传播规律进行探讨,分别阐述波浪入射角、航道水深、航道宽度对波浪传播变形的影响。当波浪小角度入射时,航道中心比波高随着传播距离的增长而减小,在两侧边滩形成较大波高带。波浪人射角度较大时,易在航道迎浪侧产生波能集中,在背浪侧波高减小。此外,航道水深增大使得在一定长度范围内航道的折射作用增强。另一方面,宽深航道对于波浪在航道边坡的折射作用较窄浅航道更为显著。根据试验,同时分析了各航道尺度对港内区域波高分布特征的影响。研究成果对港口航道工程的规划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4.
上海宝山新城滨江综合服务区开发建设面临复杂环境,即前沿水域方建有防沙堤并形成港池,沿岸保留现状高桩码头,建设同时满足滨江景观要求的长江大堤,按两百年一遇高潮位与十二级风的防洪标准.为此,通过数值模拟研究波浪翻越防沙堤后的破碎情况及在港池内的传播规律,通过物理模型试验计算得出波浪在防沙堤和码头平台上的能量消减,经优化后确定合理的堤顶高程.  相似文献   
105.
以南津渡水库为原型,按照原设计方案建立泄水闸物理模型,通过物理模型试验,模拟南津渡水库在洪水期间的泄流情况,研究消能设施在实际运行中出现破坏的原因。然后对南津渡水库消能设施进行改进,并通过试验证明,改进措施减弱了水流对消能设施和河床的冲刷破坏,消能效果显著,改进措施经济合理可行,保证了枢纽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06.
澧水青山枢纽改造工程主要是在左汊拆除原有建筑物后新建船闸和挡泄水建筑物.针对青山枢纽改造工程整体布置方案中涉及的枢纽泄洪能力、通航问题,研究了枢纽整体布置、泄洪能力和船闸口门区通航条件.采用整体物理模型试验,对比分析枢纽现状及设计方案的泄流能力、口门区水流通航条件,优化了原设计方案.得出结果:枢纽泄流能力与现状接近,将...  相似文献   
107.
直立式防波堤前存在大面积块石回填,造成堤前水深变浅,波浪形态发生改变.为分析埋入式与非埋入式直立式防波堤所受波浪力的差异,利用波浪断面物理模型试验,测定了两种形式直立防波堤外立面所受波浪水平力及浮托力的数值,同时根据相关规范给出的波浪力理论算法分别进行了波浪力数值计算.通过规范公式法与试验测定数值对比,分析其中规律,提...  相似文献   
108.
黄春华  刘霞  马茂原 《水运工程》2023,(11):137-142
大藤峡水利工程施工量大、建设周期长,必须采取措施保障枢纽施工期航道通行安全。针对一期施工导流围堰布置方案建立物理模型,研究该工程措施下明渠通航水流条件及可能造成安全隐患的因素。结果表明:纵向围堰上游头部处挑流引起结构腰部产生缓流区,明渠水体顺流束窄,不利于施工期船舶通航。在削除主槽局部凸滩、头部增设临时导流墙后导流明渠内水流流态明显改善。最大通航流量条件下各测点流速值均小于5.00 m/s;在下泄流量小于1.20万m3/s时,各测点流速值均小于3.00 m/s,满足自航通行要求。导流明渠沿程水面比降较小,最大水面比降为-1.9‰。  相似文献   
109.
浮式防波堤具有不影响相应海域物质交换、造价随水深变化不大等优点,但其消波效果较差且对锚泊系统要求高等因素,减缓了它向实际工程转化的步伐。本研究综合考虑阻挡反射、紊动耗能、波峰耗散多种消波机理,进而提出一种由多菱形模块拼装而成的多孔浮式防波堤结构,并对该结构进行物理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结构型式的浮堤消波效果好且受波浪力小。  相似文献   
110.
通过物理模型的试验模拟,研究并分析了影响透射系数的各个因素(包括相对淹没水深、相对堤顶宽度、波陡),给出了各种因素组合下透射系数的变化规律。将试验值与前人公式计算值进行比较,并分析数据的差异及原因;分别拟合了规则波及不规则波情况下潜堤透射系数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