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8篇 |
免费 | 22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153篇 |
综合类 | 155篇 |
水路运输 | 149篇 |
铁路运输 | 77篇 |
综合运输 | 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6篇 |
2022年 | 21篇 |
2021年 | 39篇 |
2020年 | 31篇 |
2019年 | 25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16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17篇 |
2014年 | 28篇 |
2013年 | 24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22篇 |
2010年 | 18篇 |
2009年 | 37篇 |
2008年 | 31篇 |
2007年 | 24篇 |
2006年 | 22篇 |
2005年 | 23篇 |
2004年 | 22篇 |
2003年 | 14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海上航路网络是船舶海上交通活动特征的时空表征,也是船舶航路规划、行为辨识、轨迹预测的重要基础。海量的船舶历史轨迹数据为自动提取海上航路网络提供了基础数据,但受轨迹数据噪声和密度分布不均匀的影响,传统航路网络自动提取方法存在网络节点识别准确性差、网络边连接错误率高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研究了1种基于船舶轨迹时空特征挖掘的海上航路网络自动构建方法。定义了海上航路网络的3种航路点类型,即停留点、出入点和航路转向点,设计了基于轨迹时空特征的航路点提取方法;提出了基于累计转向特征的航路转向点过滤策略,可有效去除船舶避碰、船舶徘徊等局部活动产生的非航路转向点;根据不同种类航路点的分布特征,综合利用DBSCAN聚类算法和凸包算法从航路点集合中提取和生成航路网络节点集合;定义了航路网络节点的有效连接规则,从原始轨迹中提取航路网络节点之间的轨迹簇,根据轨迹簇的统计特征生成航路网络节点之间的有向加权边,形成有向加权的海上航路网络。以珠江口水域为实验区域,对所提方法进行有效性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提取71个3类航路网络节点和200条航路路线;航路网络节点识别准确率与误识别率分别为86.42%和1.23%;航路网络边连接的准确率接近95%。所提方法能够有效识别海上航路的关键航路点及主要路线,实现航路网络的自动构建。 相似文献
142.
护栏是公路上最重要的安全设施,金属地埋立柱是其主要承重部位,其埋深直接决定了发生事故时护栏的安全防护作用。应力波反射法作为一种无损检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结构的尺寸和完整性检测中,而传统应力波反射周期往往依靠人工经验提取。为增加测量的准确性,减小人为因素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的应力波反射周期提取方法。首先,对采集的反射周期信号进行小波去噪,多重自相关和短时傅里叶变换,得到时频图;然后,对时频图进行边缘检测、二值滤波和列像素平均统计;最后,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提取统计信号的主频率,再通过主频即可计算相应的应力波反射周期。为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设计了实验模型,并建立了金属地埋桩实验测量平台。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自动提取应力波反射周期,进而测量金属地埋桩的长度与埋深,测量平均误差小于5%。 相似文献
143.
145.
长期以来LKJ基础数据均是由人工编制,为提高数据编制准确性及效率,使数据结构更加规范,研发了LKJ基础数据自动编制系统,包含LKJ原始数据检查、工程表文件生成、基础数据自动编制、校核、交接等环节,减少了人工参与度,降低LKJ基础数据错编、漏编风险,实现人控向机控转变。 相似文献
146.
一种基于最大熵原理的汉语实体提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最大熵原理实现汉语实体提取。在信息处理中信息提取具有越有越重要的作用,其中实体提取是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文中首先介绍了实体的基本概念,实体提取的一般方法以及性能评价指标。然后基于最大熵原理对汉语实体提娶阙随机过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最大熵方法提取汉语实体具有较大的性能。 相似文献
147.
通过经改良的平整度仪的实际测量得到了路面不平度数据,将所测得的频域信号转化为位移信号后,采用经验模态分解去均势项和小波硬阈值去噪等方法对数据进行了预处理。再对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功率谱密度曲线,并用倍频程的平滑滤波法得到了平均功率谱密度曲线。然后运用谐波叠加法重构了A级路面谱并将其与实测路谱进行对比,最后用特征参数提取法评价所测路段的路面等级,并在分析和处理所有测量路段后,基于统计结果对整个林场的路面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试验方法可行,所测区域路面整体水平较好,大部分集中在A级和B级,整体路面不平度在B级以上。 相似文献
148.
149.
150.
为了明确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PC)梁刚度在损伤状态下的退化规律,针对3片30m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开展了足尺模型试验研究。首先,建立了损伤梁的结构静动刚度识别模型,基于跨中挠度提出了结构等代静刚度计算式,基于自振频率提出了结构等代动刚度的计算式;其次,对足尺箱梁进行了多工况的静力逐级加载和动力交替试验,分析了箱梁裂缝、挠度、频率等特征参数随荷载的演化规律,研究了损伤状态对箱梁特征参数的影响;再次,通过有限元模型修正给出了箱梁动刚度衰减系数,研究了结构静动刚度随损伤状态的衰减规律,分析了静动刚度差异的原因;最后,建立了结构静动刚度衰减系数和裂缝特征参数之间的经验回归式,并与现有研究成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初始损伤状况对箱梁受荷后的裂缝统计分布特征参数有一定影响;箱梁开裂后在相同荷载下的结构等代静、动刚度衰减程度并不相同,其中最终的静刚度衰减系数为0.30,最终的动刚度衰减系数为0.80;足尺梁与室内缩尺模型梁的静刚度衰减系数并不相同。所提出的静、动刚度衰减公式较为简洁,可用于实际损伤箱梁的结构性能评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