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35篇 |
免费 | 313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511篇 |
综合类 | 491篇 |
水路运输 | 28篇 |
铁路运输 | 3344篇 |
综合运输 | 37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8篇 |
2023年 | 144篇 |
2022年 | 149篇 |
2021年 | 191篇 |
2020年 | 186篇 |
2019年 | 120篇 |
2018年 | 61篇 |
2017年 | 79篇 |
2016年 | 80篇 |
2015年 | 124篇 |
2014年 | 150篇 |
2013年 | 205篇 |
2012年 | 305篇 |
2011年 | 237篇 |
2010年 | 230篇 |
2009年 | 257篇 |
2008年 | 329篇 |
2007年 | 197篇 |
2006年 | 230篇 |
2005年 | 230篇 |
2004年 | 188篇 |
2003年 | 165篇 |
2002年 | 117篇 |
2001年 | 94篇 |
2000年 | 99篇 |
1999年 | 67篇 |
1998年 | 85篇 |
1997年 | 60篇 |
1996年 | 63篇 |
1995年 | 53篇 |
1994年 | 49篇 |
1993年 | 49篇 |
1992年 | 35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26篇 |
1989年 | 1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7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随着西安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建设通车,车站周边交通设施设置、用地功能组织、建设资金筹措等问题逐渐凸显.如何实现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的协调发展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针对西安市轨道交通已建线路及车站在建设及运行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探讨优化轨道交通沿线交通设施及车站周边用地的规划策略.以轨道交通4,5,6号线及市域轨道交通临潼线为例,确定车站周边800 m为研究范围,将涉及的88个车站划分为枢纽站、区域中心站、换乘接驳站和一般站.提出交通设施衔接控制导则、车站周边用地优化整合模式、各类车站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控制要求,以及车站周边用地开发强度等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942.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吸引范围重叠区域划分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吸引范围划分方法大多未考虑相邻车站间的重叠区域,导致车站客流预测值偏大。为了提高车站客流预测的准确性,考虑中间站、首末站、换乘站,针对不同相邻车站类型提出客流分配量计算公式。基于此构建轨道交通车站客流吸引范围重叠区域划分模型,并采用日本东京都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相关数据标定模型参数。最后,以上海市轨道交通11号线安亭站及相邻的兆丰路站和汽车城站为例进行模型验证,结果显示精确度为78.6%。指出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在于上海市与东京都的差异以及交通小区数量过少。 相似文献
943.
944.
沈阳地铁一号线沈阳站站~南京街站区间盾构工程为避免干扰交通,采用了暗挖车站风道式转场的施工方式。该转场施工方式为国内首例,避免了对城市繁华地段主干道路交通的干扰,已充分显示出其优越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45.
为使地铁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实际需求,应重视地铁车站的规范性建设,特别是地铁车站建筑的防火设计。文章对地铁车站防火及安全疏散设计进行分析,旨在保护地铁站的安全性,营造一个安全规范的地铁乘坐环境,从而为人们出行提供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946.
明挖法是地铁车站基坑开挖采用的主要设计方法之一,以某地铁工程车站主体基坑设计为背景,从围护结构选型、支撑系统设计、基坑抗浮和抗突涌稳定设计等几个方面,对基坑围护设计过程中的主要参数和设计方法进行了介绍,对深基坑围护结构的选型及设计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以期为类似项目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47.
轨道交通枢纽车站面临涉及专业多、交叉施工频繁及质量控制要求高等问题,根据二维图纸进行施工的传统模式的效率较低,引入BIM技术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以江西赣州轨道交通枢纽车站施工为例,研究BIM技术在该车站施工中的应用情况。结果表明:充分利用"族"功能可降低精细化建模难度;通过导出工程明细表能够迅速完成工程量统计工作;使用碰撞检查确定模型缺陷,及时修正模型后能够优化设计;施工过程模拟能够及时指导调整进度计划、优化施工工序、节约工程工期。通过BIM技术在轨道交通枢纽车站施工中的应用,解决了传统施工中工程量统计费时费力、设计缺陷导致的返工、进度安排不合理引起的工期延长等问题,有效提高建设效率,减少了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948.
结合南京地铁7号线中胜站下穿既有10号线车站两侧明挖基坑开挖施工工程,对运营地铁车站两侧明挖基坑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强支护、对称式”的开挖方法,采用入岩地连墙围护结构隔断基坑外部水源,在既有线两侧设置两个小基坑,小基坑采用整体分层对称降深开挖方式,支护采用混凝土腰梁+钢支撑伺服系统体系,并在邻近既有线侧布设墙体测斜管,在既有线内侧布设自动化监测原件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施工期间地铁车站正常运营,既有站的水平位移完全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可见“强支护、对称式”的开挖方法适用于紧邻重要构筑物的基坑工程,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9.
为降低地铁车站侧墙渗漏水通过装修层薄弱点渗漏至设备区和公共区域影响地铁运营安全及服务质量,依托贵阳地铁某号线工程建设,在车站侧墙壁后防水板与围护结构基面之间预埋竖向注浆管和纵向注浆管,待车站主体完工后,利用预埋的注浆管对结构侧墙壁后空隙进行注浆填充,堵塞过水通道和水囊以达到堵漏目的,结果表明:该结构侧墙壁后空隙填充注浆工艺,减少了治理车站渗漏水问题时对车站结构的人为破坏,缩短了缺陷处理工期,降低了工程成本。施工完成后的实施成效分析表明该技术在预防车站结构渗漏水时具有可行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50.
针对站城融合模式,提出对既有铁路车站及其影响区域的城市功能开发体量预测方法.考虑车站周边道路交通剩余能力和城市规划中对土地容积率的要求,协调枢纽城市功能和交通功能体量的比例关系,建立铁路既有车站城市功能的体量预测模型,并利用商业求解器对模型求解,得到各业态开发总体量的范围.以重庆沙坪坝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功能开发为例,检验求解结果与实际开发体量的契合度及有效性.分析枢纽交通功能占比和容积率的敏感性,验证模型的适用性.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有效利用道路承载能力,在适应城市整体发展要求的情况下,实现枢纽和土地的一体化发展,为投资者加强土地集约开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