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篇
  免费   15篇
公路运输   137篇
综合类   137篇
水路运输   72篇
铁路运输   78篇
综合运输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李芳  陈富强  吕静 《中外公路》2007,27(6):194-196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城市交通拥堵现象已成为目前城市发展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交通流组成的复杂以及相互之间在行驶过程中的不同行驶特性,当机动、非机动交通流混行时,它们之间会产生制约,从而降低整体的快速、顺畅通行。文章提出用扁平苜蓿叶式混合式立交、环形混合式立交把具有不同行驶特性的交通流分离,以减少干扰和冲突,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城市立体交叉中各种交通流相互影响的问题。  相似文献   
22.
李诚 《汽车运输》1994,20(1):26-27
本文结合研究工作的实践,介绍了新型环形线圈车辆检测器的工作原理,优点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23.
路段行程时间的估计和预测是诱导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由于路网参数不断变化,路段行程时间的估计必须满足实时性的要求。以城市交通控制系统的基本设施为基础,根据我国城市交通目前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影响路段行程时间的各种因素和路段行程时间的组成。利用设置在路段上的车辆自动检测装置搜集到的实时交通流信息,并结合随机服务系统的相关理论建立了城市道路路段行程时间的动态计算模型,提出了一种具有真实最短路径意义的实时动态最短路径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24.
基于环形线圈的城市道路路段交通异常自动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结合城市道路交通流是间断流的特性,综合交通异常累积占有率检测算法和历史数据比较算法,给出城市道路路段的交通异常检测算法。  相似文献   
25.
低渠化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理论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行力的理论模型与道路条件和交通的运行方式有密切联系。本文对我国国道上环形交叉口道路及交通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以间隙-接受理论建立了适于我国低渠化环形交叉口通力的理论模型。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实际道路及交通条件的变化对通行能力的影响,对模型在工程中的应用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26.
在全新升级的360环形智驱赛道上,首次加盟的君威GS以及英朗XT和众多竞速好手一起,不断刷新最快圈速,以澎湃动力将速度与精彩推向极限。6月9日至11日,2012别克S弯挑战赛北京站在北京嘉年华汽车广场火热举行。在全新升级的"360环形智驱赛道"上,来自媒体以及报名参赛的各路好手驾驶君威GS和英朗xT1.6T展开了激烈对抗。别克S弯挑战赛的一大特色是与国际流行趋势同步、兼具较强专业眭的赛道设计。  相似文献   
27.
针对列车制动时黏着力不足的问题,基于车轮结构和电磁学基本原理提出一种固定在转向架上的环形电磁线圈方案。该方案利用电磁线圈磁化车轮,使其对轨道产生垂向吸力以增加轴重。对所提方案设置内嵌环形线圈励磁模型和外置环形线圈励磁模型,并基于Ansoft Maxwell电磁场分析软件分析了两种模型的磁感应强度、垂向电磁吸力等参数。计算结果表明:在内嵌环形线圈励磁模型中,轮轨的增压效果不明显,其增加轴重的调节效果不显著;而在外置环形线圈模型中,轮轨接触位置产生了更稳定的励磁作用,轮轨处可获得较大的垂向电磁吸力,车轮增压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8.
康铁军 《隧道建设》2009,(Z2):114-116
阐述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在羊台山隧道浅埋段开挖中的应用,重点介绍通过对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进行适当改进后的施工工艺,进一步说明改进后的工法优点及适用范围,供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9.
跃跃欲试     
刘鸿仓 《汽车杂志》2000,(12):36-36
  相似文献   
30.
顶设导坑多层小导管注浆穿越塌方区施工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十二排隧道出口进洞后曾发生49 m长连续塌方段,分析原因后,采用5.0 m长水平和45°超前小导管注浆,进尺0.5-2.0 m时,开挖面外侧有4-7层注浆小导管防护,辅以顶设导坑的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掘进施工技术,成功通过了特大塌方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