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00篇
  免费   100篇
公路运输   1486篇
综合类   866篇
水路运输   1209篇
铁路运输   861篇
综合运输   178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172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261篇
  2013年   223篇
  2012年   326篇
  2011年   265篇
  2010年   263篇
  2009年   269篇
  2008年   345篇
  2007年   269篇
  2006年   195篇
  2005年   221篇
  2004年   198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9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分析我国铁路分散自律CTC系统的现有功能、应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推广区域分散式CTC模式、完善调车智能化控制功能、开发基于车站子系统一体化的CTC、合并调度台、统一系统操作界面、简化网络通道设备等建议,以降低运营成本,提升铁路运输效率。  相似文献   
992.
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开发了具有高热效率的新型低燃油耗汽油机系列。该公司凭借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的开发经验,沿用其先进的燃烧技术和降低各类损失的技术,首次使量产汽油机最大热效率达到38%。所谓“热效率”,是指发动机等装置的能量效率数值化后的结果,即在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热能中转化为有效功的部分。也就是说,热效率越高,燃油消耗就越少。  相似文献   
993.
提高和谐型内燃机车运用效率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和谐型内燃机车在实际运输生产中发挥的运用效率,通过新型机车技术问题的分析,提出改进建议和方法,最终在实际运用中取得了一些效果。  相似文献   
994.
数据自动生成软件(程序集),同模拟子系统、上位机终端子系统、车载、地面控制子系统一样,是STP-yh型无线调车机车信号和监控系统(简称调车监控系统)的工程化组成部分,并在系统推广应用时使用。因此,研究开发数据自动生成程序集成为调车监控系统的一个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995.
对提高装卸作业效率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红彬 《铁道货运》2011,29(7):42-45,50
针对目前装卸作业存在的装卸生产组织管理有待加强、装卸设备较落后、贷物集装化运输比重低、装卸劳动力资源缺乏、货运作业组织适应性不强等问题,提出提高装卸作业效率的建议:建立统一高效的装卸生产组织管理体制,加快更新装卸机械及属索具,大力发展集装化运输,加强装卸作业队伍建设和管理,改进货运组织方式促进装卸车效率提高等建议。  相似文献   
996.
重载列车在长大下坡道循环制动时,空气制动的性能差异较大、列车纵向冲动较大,偶发断钩事故,给机车乘务员操作造成极大困难。以LKJ2000机车运行监控装置记录的朔黄铁路数据和相关线路条件为基础,建立重载列车牵引计算模型,对不同制动性能的列车提出相应的优化操作方案。采用理论分析与现场运用需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重载列车长大下坡线路操作规程,并基于重载列车空气制动线路的试验数据模型,以50 kPa减压量下的空气制动性能为基准,计算不同制动速度下的空气制动等效效率;以具体案例为对象,分析不同操作方案对列车运行速度曲线变化的影响规律,并在此基础上,以列车安全运行、避免停缓为目标,根据制动时的速度变化判断空气制动效率,对列车操作控制策略进行优化。经过大量仿真计算和数据分析,提出“北大牛—原平南”区间不同空气制动操作方案的判断条件,并制定相应的优化操作示意图,为重载列车安全高效地运行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97.
随着铁路工程建设的高质量发展,铁路建筑信息模型(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自主化建模对BIM自动化生成技术的需求日益增长。文章以铁路客站为例,根据其二维图纸自动转化生成BIM的工程需求特点,从数据采集、转换、构件匹配、模型优化等方面,提出了BIM自动化生成技术体系主要内容。基于数据交换格式(DXF,Data Exchange Format)的数据读取、矢量图形识别、图形巡径模糊识别技术,提出了二维图纸关键信息存储方式和提取方法;基于BIM构件间的逻辑关系,提出了标准构件模型的二维转三维、快速布置及优化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铁路工程建设项目中应用以上技术,可提高BIM建模效率,提升铁路工程管理质量与水平。  相似文献   
998.
为了提高工程结构强度分析的效率,基于ANSYS和Hyper Mesh平台建立了某型号机车焊接构架的全实体单元模型和体—壳混合单元模型,并对这2种建模方法的建模时间、分析周期及疲劳强度的计算精度进行了对比分析。针对体—壳混合单元组合建模中存在的体、壳单元连接处自由度不匹配的问题,在接口引入了RBE2刚性连接单元来提高计算精度。研究表明:全实体单元建模方法在工作量、分析周期以及有限元模型的规模等方面,都数倍于体—壳混合单元组合建模方法;采用合理的体、壳单元连接措施后,其疲劳强度分析计算精度的相对误差能控制在10%的范围内,对提高工程结构强度分析效率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9.
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是我国第一条跨座式单轨线路,2004年运营至今客流急剧增加,现状客流已达到远期设计客流,正线运营行车间隔已缩短至3min,从而对车辆段的出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车辆段出段能力的主控制因素是段内发车能力,对白居寺车辆段段内发车能力的研究不仅能提升该车辆段的出段能力,而且对提升2号线的运营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供其他地铁车辆段设计借鉴和参考。对白居寺车辆段出段能力的控制因素进行分析,明确影响车辆段出段能力的主控因素为段内区段时间(咽喉区通过能力);对段内区段时间进行计算分析和现场实测,验证确定方案的合理性和适应性。研究表明,段内区段运行时间为车辆段出段能力的主控因素。为提高车辆段出段效率,车辆段咽喉区线路设计应具备平行发车进路的条件。当车辆段出段能力不满足正线行车间隔要求时,可通过增加调车信号机来分段办理调车进路,提高列车出段效率,从而达到与正线列车运行间隔相匹配、缩短出段时间和延长夜间维修作业时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00.
车辆基地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关键节点,具有上盖物业开发的价值。充分利用车辆基地的屋面平台及周 边空间,进行上盖物业开发,使之成为地铁与城市良性发展的必由之路。将车辆基地的“上盖物业”与“下盖厂 房”对各自使用功能、空间配置、交通流线等方面的需求作为输入条件,提炼耦合要素,进行基于土地资源集约 利用的车辆基地上盖建筑设计研究。针对目前国内外城市轨道车辆基地的现状,对传统建筑与工艺设计体系进行 梳理、创新,同时对上盖建筑特性做科学细致的分析,得到最优的建筑维度数据,以提升车辆基地上盖土地资源 利用,进而达到经济和社会效益共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