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371篇 |
免费 | 40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5321篇 |
综合类 | 482篇 |
水路运输 | 315篇 |
铁路运输 | 984篇 |
综合运输 | 30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6篇 |
2023年 | 118篇 |
2022年 | 168篇 |
2021年 | 213篇 |
2020年 | 222篇 |
2019年 | 89篇 |
2018年 | 29篇 |
2017年 | 45篇 |
2016年 | 68篇 |
2015年 | 123篇 |
2014年 | 426篇 |
2013年 | 413篇 |
2012年 | 550篇 |
2011年 | 734篇 |
2010年 | 444篇 |
2009年 | 438篇 |
2008年 | 393篇 |
2007年 | 350篇 |
2006年 | 368篇 |
2005年 | 370篇 |
2004年 | 342篇 |
2003年 | 309篇 |
2002年 | 218篇 |
2001年 | 163篇 |
2000年 | 115篇 |
1999年 | 107篇 |
1998年 | 89篇 |
1997年 | 95篇 |
1996年 | 75篇 |
1995年 | 55篇 |
1994年 | 50篇 |
1993年 | 56篇 |
1992年 | 38篇 |
1991年 | 28篇 |
1990年 | 26篇 |
1989年 | 34篇 |
1988年 | 2篇 |
1973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在考虑电动公交车里程约束与司机连续工作时间和总工作时间约束的基础上,研究单条公交线路的电动公交车与司机整合调度问题,即将给定时刻表车次分配给电动公交车和司机,同时,生成车辆运营计划和司机排班计划,设计基于列生成启发式方法求解提出的整合调度问题.列生成方法用于生成线性松弛最优解,将整个问题分解为一个主问题和两个定价子问题... 相似文献
222.
223.
我国发展电动自行车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符合绿色环保革命的需求.更是一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工具,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电动自行车一定会在城市居民的出行结构中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224.
介绍了PID调节器的数字化推导过程和采样周期的选择,讨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自适应PID调节器的设计。 相似文献
225.
《城市公共交通》2015,(10)
备受瞩目的2015年国际篮联亚洲篮球锦标赛即将在长沙开球.9月18日,中国中车株洲所旗下时代电动汽车公司(以下简称时代电动)的40辆纯电动客车在长沙整齐列队,正式交付给男篮亚锦赛组委会.这批高铁级品质的新能源客车,将全程为运动员、裁判、媒体记者提供绿色环保、安全舒适、智能互联服务.私人定制,宽大空间.中车时代电动根据赛事及运动员的实际需求而私人订制的两款高铁级的全新车型,分别是11米和6米纯电动客车.其中,11米纯电动客车车内空间高度大于2.05米,比普通客车内的空间高度高出20%,座椅前后间距大于0.9米,比普通客车座椅的前后间距大了近30%,并且座椅可以横向调节. 相似文献
226.
227.
随着人们对汽车经济性、环保性及安全性的日益重视及小排量轿车的发展,电子控制及电动液压动力转向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也已经越来越多,大大提高了汽车驾驶的舒适性、安全性和稳定性。介绍了汽车电动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的特点、结构及控制原理。 相似文献
228.
一.武汉市城市公交发展现状近些年来,随着武汉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武汉市建成区面积2005年已达到355.6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已达445.4万,流动人口约100万;日均出行公交客流达到370万人次左右。武汉市现有公交车辆5 201辆,其中无轨电车216辆,电动公交车19辆,空调车占公交车辆总数的30%。公交线路216条,含双层巴士线路5条、大站快车线路5条及旅游线路2条;线路总长度为4 028.4公里,线网长度811.2公里,线路重复系数4.97。轮渡航线9条,渡轮16艘;小公共汽车518辆,线路17条;出租车12 137辆。轻轨交通一号线一期工程(汉口水清街至宗关)已投入营运,目前因线路太短,没有形成轨道交通网络,所以日均客运量只有2万人次左右;轻轨交通一号线二期工程(永清街至堤角,宗关至东西湖吴 相似文献
229.
本文简介了一种应急指挥车拖带硅整流发电机和调节器的检测装置及其主要原理、电气和结构设计和使用方法,为应急指挥车底盘安装的硅整流发电机和调节器的产品质量提供一种检测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230.
为研究某款纯电动SUV保险杠在低速正面碰撞工况下的耐撞指标,提高其耐撞性能。首先依据RCAR保险杠低速碰撞试验及评价方法,建立某纯电动SUV正面全宽低速保险杠碰撞有限元模型;其次,从防撞梁、吸能盒的吸能和变形以及车体损坏情况等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模型防撞梁强度不足,导致吸能盒未发挥低速吸能效果,风扇受到挤压。最后从防撞梁截面型式、材料,厚度3个影响防撞梁强度的因素出发,提出3种优化改进方案。研究表明,方案3防撞梁低速碰撞耐撞性最好,在满足轻量化要求的同时满足了RCAR测试的要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