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篇
  免费   7篇
公路运输   177篇
综合类   91篇
水路运输   106篇
铁路运输   37篇
综合运输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381.
镉、锌离子在非饱和粘土中迁移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南昌-莲塘地区由于工业污染及生活污水的排放造成浅层土体重金属离子含量远远超标的情况,以重金属离子迁移为研究对象,利用室内土柱试验对不同降雨量条件及在不同含水量条件下镉、锌离子在非饱和砂土中的迁移状况进行模拟,得到镉、锌离子在粘土中不同降雨量及不同时刻的迁移规律,对南昌地区重金属污染防治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82.
HPLC-MS法测定人血浆中羧甲司坦浓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一种灵敏、高效、快速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分析方法,测定人血浆中羧甲司坦的血药浓度.方法 100mL/L高氯酸沉淀血浆蛋白,上清液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电喷雾离子阱质谱法检测血浆样品中的羧甲司坦,多级反应模式选择离子法定量.结果 方法检测限为0.01μg/mL,线性范围为0.2~200.0μg/mL,回收率为89.2%~105.6%.结论 该方法精密、灵敏、准确,可用于生物样品中羧甲司坦的测定.  相似文献   
383.
用普通陶瓷工艺,制备了掺杂稀土离子的Co2Z型平面六角软磁铁氧体材料,研究了掺杂不同稀土离子对Co2Z型平面六角铁氧体材料的微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稀土离子的Co2Z型铁氧体材料仍具有单相的Z型平面六角结构,在Sm3+,Nd3+,Gd3+三组稀土离子掺杂样品中,掺杂量x=0.025时,Sm3+离子掺杂样品磁性能最优,初始磁导率16,截止频率1.670GHz.  相似文献   
384.
目的 比较单极宫腔镜电切术和等离子双极宫腔镜电切术的安全性及优越性.方法 收集行宫腔镜黏膜下肌瘤电切术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术后即刻检测外周静脉血Na~+、Cl~-、K~+、Glu浓度,记录手术时间、灌流液吸收量、术中出血量等指标,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①单极电切组术后Na~+、Cl~-、K~+浓度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而Glu则明显升高(P<0.05);等离子双极电切组术前、术后Na~+、Cl~-、K~+、Glu浓度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比较,两组间Na~+、Cl~-、Glu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极电切组灌流液吸收量、术中出血量均较等离子双极电切组为多(P<0.05).③单极电切组中,Ⅱ型肌瘤患者的Na~+、Cl~-、Glu浓度、灌流液吸收量、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均明显高于Ⅰ型肌瘤及0型肌瘤患者;等离子双极电切组中,Ⅱ型肌瘤患者的灌流液吸收量、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亦均明显高于Ⅰ型肌瘤及0型肌瘤患者,(P<0.05),但Na~+、Cl~-、K~+、Glu浓度变化3型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相对于单极宫腔镜电切术而言,等离子双极电切术不引起血电解质及血糖的明显变化,术中出血量相对较少.肌瘤类型对灌流液吸收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影响较大,Ⅱ型肌瘤的灌流液吸收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较0型及Ⅰ型增多.  相似文献   
385.
目的探讨第二代氩离子凝固疗法(VIO APC)不同作用模式、功率及作用时间对人离体胃组织的热损伤效应。方法外科手术切除的大体正常的胃标本,采用VIO APC进行处理。功率分别设为15、30、45、60、75、90、105、120W,作用时间3、5、10s,模式分别为强力电凝模式(forced,F)、脉冲电凝模式1(pulsed 1,P1)、脉冲电凝模式2(pulsed 2,P2),记录最大损伤直径及损伤深度。结果胃组织的损伤深度与功率(P<0.001)、能量(P=0.008)及不同的作用模式(P=0.013)均相关;胃组织的最大损伤直径与功率(P<0.001)、作用时间(P=0.001)、能量(P<0.001)及作用模式(P=0.001)均相关。胃组织有害损伤的发生主要与作用模式(P=0.012)有关。损伤深度为P1>F>P2(P<0.05),而损伤的最大直径为P2>P1>F(P<0.05)。结论不同模式的VIO APC对胃肠组织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与F模式相比,P1模式主要产生较深的组织损伤效应,而P2模式则产生直径较大但较表浅的损伤效应。但以上模式均可产生累及肌层的损伤。  相似文献   
386.
在一台单缸试验机上通过改变进气温度、燃空当量比和压缩比等燃烧边界条件,对离子电流信号的波形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离子电流信号受到上述条件的强烈影响,其根本原因在于缸内峰值温度对自由离子浓度变化的作用。温度升高,燃烧较好时,自由离子浓度增加,离子电流信号增强,相位提前;温度降低,燃烧变弱时,自由离子生成受到抑制,信号减弱,且相对燃烧的相位滞后趋于增加。  相似文献   
387.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移动电源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燃料电池(FC)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技术目前正处于实验室研究开发和逐渐走向实用化的阶段。介绍了PEMFC的单电池组成和工作原理,分析了PEMFC的技术发展及其特点,提出了新型PEMFC移动电源系统的体系结构,详细研究了PEMFC移动电源研发的关键技术,并指出了PEMFC移动电源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88.
389.
390.
本文介绍了采用F~-电极法测定粉尘中游离SiO_2试验。用焦磷酸溶解粉尘样品中硅酸盐及其他杂质,不溶的SiO_2与氟化钾-氯化钾饱和溶液作用生成氟硅酸钾,然后将其水解定量的生成F~-,用F~-电极法测定F~-,从而推算出游离SiO_2的含量。经实验,本法精密度,回收率均合要求,排除了重量法的烦琐操作,不需大型仪器设备,一般实验室均可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