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83篇
  免费   70篇
公路运输   2159篇
综合类   2216篇
水路运输   213篇
铁路运输   245篇
综合运输   220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261篇
  2013年   233篇
  2012年   245篇
  2011年   323篇
  2010年   307篇
  2009年   409篇
  2008年   368篇
  2007年   267篇
  2006年   275篇
  2005年   259篇
  2004年   222篇
  2003年   238篇
  2002年   188篇
  2001年   168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16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4 毫秒
71.
白车身模态是影响汽车振动噪声性能优劣的重要因素,在车身CAE仿真设计阶段,白车身模态频率是最为重要的优化指标.以白车身前端横摆模态性能优化为例,通过灵敏度分析确定关键结构位置,利用Morph网格变形方法将关键结构的截面参数化,采用序列二次规划算法进行数值迭代优化;经过12步迭代,白车身前端横摆模态频率提升3.06 Hz,同时1阶弯曲模态、1阶扭转模态和白车身重量3个响应得到了有效的约束控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对白车身模态性能实现高效、有针对性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72.
73.
基于新版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对粒料类基层的重视,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粒料类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结构模型,通过两种方式加载进行动力学瞬态分析,得到:①在车辆行驶轨迹线上,同一深度、不同位置的观测点上波动荷载作用下的应力时程曲线形状、峰值相差较大,而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应力时程曲线形状、峰值几乎完全相等,但两种加载方式得到的应力极值基本相同;②不论哪种加载方式,路表向下越深,应力峰值越小、扩散作用越强,观测点对荷载的反应越滞后;③垂向应力由表向下递减;水平应力总是纵向大于横向。此结论可为粒料类基层沥青路面在不同动载作用下的应力工况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4.
75.
大掺量废旧沥青混凝土水泥稳定碎石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每年公路废旧沥青路面材料废弃量非常可观,为了道路建设可持续发展,一般对废旧沥青混凝土进行路面再生利用,但造价高、工艺复杂。如果能将废旧沥青混凝土作为道路半刚性水稳碎石,则工艺简单、造价低廉。文中对废旧沥青混凝土进行了破碎筛分试验分析和水稳碎石集料配比设计,并对废旧沥青混凝土水稳碎石进行了9组不同配比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大掺量废旧沥青混凝土水稳碎石在强度上可以满足高速公路的底基层和其他公路基层、底基层强度要求,可为废旧沥青混凝土的循环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6.
介绍铁路列车调度指挥系统基层网络的构成,分析基层网络通信数据丢包原因。针对地环路电流干扰、物理线路过长等提出单点接地、悬浮地、光电隔离的解决方案,有效地解决由于干扰导致的数据丢包问题。  相似文献   
77.
介绍了上海同济大学提供的嵌挤型二灰碎石级配施工方法,对于该种级配二灰碎石具体施工工艺进行叙述,并提出了针对该种级配的施工要点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8.
在不同条件下对广西地区常见各类岩石轧制碎石测试其强度变化,认为仅用碎石的压碎值或芯样抗压强度不能反映其合格性,提出增加碎石的软化系数,CBR值指标评价其路用合格性。  相似文献   
79.
二灰稳定风积沙强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室内试验,分析研究沙漠筑路时用石灰粉煤灰稳定风积沙作为基层的强度,结果表明二灰稳定风积沙能满足路用要求。  相似文献   
80.
我国沥青路面基层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民欢 《中外公路》2003,23(4):65-67
通过对我国沥青路面基层发展及使用现状的分析,重点总结了当前大量使用的半刚性基层的成功与不足,继而对两种近期出现的新型基层结构进行了分析,并与半刚性基层对比,对当前基层发展趋势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