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670篇 |
免费 | 1173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8013篇 |
综合类 | 5234篇 |
水路运输 | 3607篇 |
铁路运输 | 4779篇 |
综合运输 | 12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9篇 |
2023年 | 620篇 |
2022年 | 832篇 |
2021年 | 955篇 |
2020年 | 701篇 |
2019年 | 634篇 |
2018年 | 354篇 |
2017年 | 436篇 |
2016年 | 448篇 |
2015年 | 685篇 |
2014年 | 1051篇 |
2013年 | 1046篇 |
2012年 | 1071篇 |
2011年 | 1230篇 |
2010年 | 1190篇 |
2009年 | 1239篇 |
2008年 | 1227篇 |
2007年 | 1091篇 |
2006年 | 976篇 |
2005年 | 797篇 |
2004年 | 853篇 |
2003年 | 875篇 |
2002年 | 661篇 |
2001年 | 631篇 |
2000年 | 446篇 |
1999年 | 321篇 |
1998年 | 320篇 |
1997年 | 300篇 |
1996年 | 306篇 |
1995年 | 245篇 |
1994年 | 218篇 |
1993年 | 193篇 |
1992年 | 174篇 |
1991年 | 163篇 |
1990年 | 159篇 |
1989年 | 151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4篇 |
1965年 | 3篇 |
1956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针对城市双车道公路盾构隧道,设计了一种9块分管片。采用结构一荷载模式并借助于有限元法进行了盾构隧道管片结构的力学分析,得到控制管片结构设计的内力和变形值,为管片结构的配筋设计和变形验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2.
133.
为探究空洞对盾构隧道的影响机理,通过建立考虑环、纵向接头的盾构隧道精细化数值模型,研究不同空洞深度、面积、位置等多种情况下管片内力、变形及截面安全系数的变化规律,并探讨管片不同拼装点位对含壁后空洞隧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壁后不同位置空洞对结构安全不利影响的排序为:隧腰>隧底>隧顶;空洞面积为5.0 m2时,随空洞深度增加,隧顶或隧底空洞中心处隧道截面弯矩及安全系数呈先减小后反向增大的趋势,且管片椭变先减小至0后反向增大,弯矩分别在空洞深0.3、0.2 m时反弯,左隧腰空洞中心处截面安全系数不断降低,管片椭变及弯矩大幅提升;空洞深度为0.5 m时,隧顶或隧底空洞中心处隧道截面弯矩均在空洞面积3.75 m2时反弯;空洞范围内存在纵缝会降低空洞中心处隧道截面内力并提升其安全系数,但其最大张开为空洞内无接缝时的2.0~3.5倍。研究成果可为盾构隧道壁后空洞安全评价、拼装点位选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4.
135.
应用灌浆技术处治公路路基下的空洞塌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隐蔽空洞处治是一项较复杂的工程。通过一处公路实例,介绍采用灌浆技术处治路基下的空洞、塌陷设计方案及施工工艺,对类似工程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6.
137.
为了研究基坑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影响因素的敏感性程度,以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13号线13101标段留仙洞站为依托,首先,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对基坑开挖与支护的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其次,选取围护结构厚度、围护结构入土深度和砼支撑轴力3个影响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法实现了9种不同情况的数值模拟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极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基坑开挖完毕时,围护结构产生的最大水平位移为25.59 mm,发生在基坑东侧13轴桩身标高11 m深度处,该位移值没有超过其监测控制值30 mm,满足基坑开挖安全性的要求;各影响因素对围护结构水平位移的敏感性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砼支撑轴力、围护结构入土深度、围护结构厚度。 相似文献
138.
在充分考虑轨道交通网络结构及旅客实际出行特点的基础上,对轨道交通网络的线路和站点进行次序化处理,并用“单位区间”相连的形式表示各线路。基于路径选择影响因素分析,构造两个关于全网“单位区间”出行费用的邻接矩阵。对照网络拓扑图,在最短路径法基础上改进并构建了有效路径搜索模型。实例分析表明,所提方法可以合理生成有效径路集,并包含换乘虚拟路径,可为后续研究提供较好的路径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139.
根据城市道路改造项目的主要风险类别建立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重庆市沙坪坝区某广场道路改造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分析得出该城市道路改造项目一级风险中施工风险与外在风险为主要高风险因素,总体风险程度为中风险,最后提出了相应的项目投资建议. 相似文献
140.
农业产业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我国重要发展目标。文章根据学者以往对农业产业化和城乡一体化的研究,收集了河南省2011—2020年的相关数据,构建了农业产业化和城乡一体化的评价体系,利用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出农业产业化和城乡一体化每年的综合评分,并得出相关的线性回归结果。结果发现,农业产业化对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正向推动作用,但这种推动作用有限,城乡一体化发展仍需社会各方面的支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