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7篇
  免费   28篇
公路运输   552篇
综合类   451篇
水路运输   83篇
铁路运输   47篇
综合运输   5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加固化剂改性醇酸氨基面漆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加异氰酸酯改性醇酸氨基面漆,使之成为自干性修补漆,并通过实验探讨了异氰权酯类型、加入量对没颜色、光泽的醇酸氨基面漆漆膜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2.
SBR改性乳化沥青作为粘层油在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增加路面相邻结构层之间的粘结性,京秦高速公路在路面沥青结构层之间采用SBR改性乳化沥青作为粘层油,结果表明使用SBR改性乳化沥青比未改性的经沥青具有更强的粘结性和抗变形、抗剪切能力,能大大减少路面病害,提高路面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43.
聚氯乙烯对煤沥青路用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升泉  刘子兴  李新杰 《公路》2000,(10):77-81
将高分子量聚氯乙烯及其辅料混合掺入道路煤沥青中,以提高道路煤沥青的温度稳定性,改善煤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经室内研究及试验路观察,其改性效果明显,改性工艺简单易行,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4.
对EC-120有机降粘温拌改性沥青进行旋转粘度、常规性能指标、流变特性等试验研究,试验表明,EC-120作为一种熔点在100℃左右的有机添加剂,与沥青相容性好,制备容易,不存在离析问题。试验还表明在温拌改性沥青中,EC-120可降低沥青的高温粘度,提高中低温粘度,从而降低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和压实温度;可降低沥青针入度,提高软化点和抗车辙因子,从而大幅改善沥青的高温稳定性;会使温拌改性沥青的延度降低,疲劳因子增大,蠕变劲度增大,变形速率减小,对沥青的抗疲劳和低温抗开裂性能略有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45.
通过调查国内改性沥青路面工程应用和室内试验的路用性能资料,并结合已有研究,对比分析不同沥青混合料在不同改性材料、改性情况下的高温性能、低温性能和水稳性能,确定了不同类型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综合性能排序,为今后高速公路建设中混合料的合理改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6.
微表处是路面预防性养护的主要手段,文章以广西坛百高速公路路面车辙修复工程为例,结合当地的交通和气候条件,介绍了微表处混合料的配比设计及使用方法,为当地微表处技术工艺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7.
二灰稳定膨胀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试验,分析二灰(石灰、粉煤灰)对膨胀土物理力学性能的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48.
纤维封层层间粘结强度形成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纤维封层层间粘结强度变化机理,阐述纤维封层的应用和开放交通后纤维封层面层的变化,对改性乳化沥青破乳后和集料的粘结机理进行分析。理论分析表明,纤维封层层间粘结强度在铺设初期成非线性增加并趋于稳定值,而后层间粘结强度受交通荷载和环境影响逐渐减小,并进行了相关的试验分析。机理分析为粘结强度试验方案、纤维封层施工后的初期养护和后期的养护方法提供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49.
总结了内燃机活塞-缸套系统摩擦磨损的研究成果, 从润滑油改良、表面改性、动力学特性方面综述了系统的减摩抗磨研究方法与技术的发展现状, 讨论了润滑模型、润滑添加剂、表面织构、缸套珩磨、表面涂层与动力学特性对系统减摩抗磨的影响, 分析了系统的摩擦磨损机理。研究结果表明: 活塞-缸套系统的润滑特性具有非线性特征, 润滑状态与添加剂对系统减摩抗磨有较大的影响, 系统润滑状态的不确定性导致多种润滑模型并存, 需进一步建立系统综合润滑模型, 同时需深入探讨润滑油添加剂最佳减磨剂量及减磨机理; 表面改性技术(表面织构、珩磨与涂层)可以大大减少系统表面的摩擦磨损, 由于织构位置分布、加工参数、加工工艺、表面形貌与涂层材料等对接触表面的影响, 表面改性技术减摩抗磨的综合发展相对缓慢, 需进一步研究表面改性减磨的机理与参数优化方法; 活塞-缸套系统的工作条件苛刻, 系统各部件的相互作用相互耦合, 深入探究动力学特性与摩擦磨损的演化规律关系相对困难, 仍需全面考量服役状态下动力学特性与摩擦磨损之间的关系; 未来内燃机整机性能的提高将迫使活塞-缸套系统需具备更高的减摩抗磨性能, 为实现系统经济性与节能减排的目标, 尚需进一步开展系统高效减摩技术。  相似文献   
50.
粉煤灰改性路面水泥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粉煤灰作为固体工业废料,具有潜在活性,在碱激发作用下,能生成具有胶凝性能的物质,作者通过对掺粉煤灰砼火山灰效应的数值分析,确定了与所用材料相适应的粉煤灰最佳掺量和超量系数,最大限度地利用粉煤灰的活性,达到最佳的砼路用性能及最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