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8篇
  免费   202篇
公路运输   675篇
综合类   216篇
水路运输   80篇
铁路运输   587篇
综合运输   162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分析冷冻温度和含水量对于砾石土抗剪强度参数的影响,通过室内试验对南宁地铁联络通道砾石土层进行冻结状态下的三轴剪切强度分析,研究围压、冷冻温度以及含水量对于其强度演变的影响,分别得到几个特征围压下的砾石土冻结强度与冷冻温度及含水量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砾石土的三轴剪切强度随着冷冻温度的降低而升高,温度效应明显;同时,含水量变化对于其剪切强度影响也十分显著,在试验研究范围内冻结砾石土偏应力峰值与含水量成一定的正相关性,随着含水量增加,冻结冰晶体含量随之升高进而引起土体胶结能力增大,相应的强度有所提升。该三轴剪切强度符合Mohr-Column准则,黏聚力与内摩擦角随着冷冻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随着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同时,冷冻温度对于砾石土三轴剪切强度参数的影响受土体含水量变化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22.
研究拟建安康至重庆高速铁路沿线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针对经达州(四川)、万州(重庆)两个主要线路方案,提出工程地质比选意见。收集方案研究范围内的区域地质资料,既有公路、铁路的科研报告,相关政府部门的地质灾害报告,大巴山区岩溶特征相关资料。在大巴山区的城口、岚皋等地区,开展地质调绘工作。掌握了沿线的地形地貌、气象、地震等自然地理概况,以及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不良地质、特殊岩土等工程地质概况,尤其是大巴山区的岩溶发育特征。根据沿线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修建该铁路可能遇到的工程问题。对两个主要比选方案,进行了工程地质条件评价。线路通过大巴山区时,经万州方案的工程地质条件更复杂,施工风险更大。推荐经达州方案。  相似文献   
23.
为研究冻结法加固技术在强风化砂岩(红砂岩)地层中的适用性,依托兰州地铁1号线联络通道工程,首先介绍地层加固方案,通过经典解析法核算冻结壁平均设计温度。基于包含土体、隧道和联络通道的三维数值模型,讨论施工各阶段的冻结壁安全系数。最后,根据监测结果分析隧道收敛、地表沉降等关键施工控制参数。结果表明:冻结壁平均设计温度符合要求,可保证各阶段冻结壁安全系数满足规定,各项监测指标均未超过控制标准。冻结法在强风化砂岩(红砂岩)地层中具有很好的适用性,能够有效解决其他加固技术难以克服的难题。  相似文献   
24.
为了攻克富水复合地层土压盾构防喷涌、控变形等难题,依托广州地铁14号线1标工程,研制并投入使用了渣土保压泵送装置,实践了富水复合地层土压平衡盾构机渣土保压泵送技术及与之配套的渣土改良技术。结果证明,该技术能有效解决土压平衡盾构机在富水软弱地层的喷涌问题,减小地表沉降,大大提高了压力控制精度和盾构施工的安全性,为相似地层土压盾构施工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5.
旷山法在地铁盾构区间隧道上软下硬地层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矿山法隧道施工结构、竖井结构设计和施工工艺,以及超前管棚、超前小导管注浆、台阶法隧道开挖、端头墙、导向平台的施工方法。隧道上方地面沉降监测点对既有线位移、地面沉降进行监测;隧道内监测点对围岩与支护状态进行监控,对水平收敛、拱顶下沉及钢格栅应力等进行量测,并提出监测频率,根据监控量测结果指导施工作业和管理。在盾构区间隧道硬岩侵入段采用矿山法施工安全、经济、快速,对隧道在上软下硬地层中下穿既有线或其他建筑物的施工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6.
岩溶地质构造在我国广泛分布,岩溶地质构造给地下工程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通过对岩溶地质构造特征进行分析,基于损伤理论与尖点突变理论,建立岩溶体顶部弯剪破坏与边墙屈曲破坏两种力学模型。针对层状围岩推导出基于顶部弯剪破坏模式的临界承载能力计算公式,并通过对某岩溶区段地铁区间隧道运行期间的稳定性分析验证了研究成果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7.
以在建的深圳地铁5号线工程太安站~怡景路站暗挖法区间的重叠隧道为例,采用FLAC3D非线性大变形程序对重叠隧道暗挖法施工引起的地层三维变形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揭示地铁重叠隧道内力、地层变形的规律。  相似文献   
28.
西宁盆地第三系地层对工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宁盆地第三系地层的分布特征、岩性特征以及化学成分进行探讨,分析了地面工程及地下工程的地基稳定性、边坡稳定性、地下洞室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认为西宁盆地第三系地层,特别是硫酸盐化学沉积层具有独特的性质,在建筑材料及工程施工中需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29.
铁路隧道钻探中,由于地层情况复杂及工艺选择不当,往往导致成孔困难和取芯达不到地质要求.以兰新铁路客运专线为例,分析了复杂地层钻进中的困难,提出在注重地质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采取新型泥浆、双级单动钻具及底喷型钻头等多种措施的综合治理办法.  相似文献   
30.
软土地层盾构施工中掘进速度对地面沉降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杭州地铁1号线九九区间隧道盾构施工为工程背景,分析了盾构施工引发地面沉降的影响因素,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对杭州地铁软土层盾构施工中掘进速度与地表沉降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盾构施工参数已经设定的前提下,无论是单环掘进速度还是整体掘进速度,对地表沉降的影响最终取决于掘进速度变化幅度的大小,掘进速度变化幅度大,则沉降大,控制施工掘进速度的变化量可有效控制地表沉降.研究数据与成果可以为该方向的理论研究学者提供基础资料,同时可为隧道建设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