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1篇
  免费   68篇
公路运输   444篇
综合类   213篇
水路运输   110篇
铁路运输   250篇
综合运输   5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说起城市排水的文明史,必须从古罗马说起。古罗马下水道建成2 500年后,现代罗马仍在使用。公元前6世纪左右,伊达拉里亚人使用岩石所砌的渠道系统,将洪流从罗马城排出。渠道系统中最大的一条截面为3.3 m×4 m。公元33年,罗马的营造官清  相似文献   
952.
柴春阳  张广泽 《路基工程》2015,(1):60-62,75
在丽江至香格里拉铁路金沙江大桥的岩石边坡稳定性分析中,岩体的抗剪强度是对边坡进行稳定性评价和确定治理方案的前提。基于此,介绍了3种以室内岩石试验及现场工程地质调查为基础的抗剪强度估算的方法,并以金沙江大桥丽江岸边坡为例,对这3种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讨论分析,获得了合理、有效的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953.
954.
针对分离轴调质后淬硬层浅、硬度不均而导致后续加工后硬度达不到图纸技术要求的问题.从淬火工艺、淬火方法、淬火介质等方面对分离轴调质质量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955.
山地城市大量高层建筑建立在岩石地基之上,如何评价岩石地基的承载力是岩石地基工程的核心问题。文中考虑了中间主应力以及岩性、岩体结构特性对岩石地基承载力的影响,将非连续介质特性的节理岩体等效为连续介质,然后用即时摩擦角和滑移线场理论求解,建立了岩石地基极限承载力分析模型,并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56.
隧道开挖断面成形及超挖一直是隧道施工中的难题,直接影响工程建设的工期和施工成本。该文以蒙华铁路九岭山隧道工程为例,选取隧道典型开挖断面,从应力角度对隧道开挖围岩稳定性及成形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并基于现场实测开挖断面,应用统计学原理,对高地应力硬岩段不同围岩级别下隧道超挖量进行了统计特征分析。  相似文献   
957.
西部寒旱地区干燥、寒冷、温差、强紫外线和大风等气候特征形成了干湿冻融循环、冷热交替等典型的自然条件,对西部寒旱地区的恶劣气候环境下的岩石冻融损伤机制进行分析,详细阐述了岩石的冻融损伤过程,然后分析了冻融循环、冻融温度、化学环境和应力状态等外部影响因素对岩石冻融损伤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8.
刘辉  杨海林 《隧道建设》2016,36(2):221-227
针对土压平衡盾构在高黏性与上软下硬地层中掘进施工容易出现的问题,依托长株潭城际铁路湘江隧道工程,对土压平衡盾构在浅埋高黏性上软下硬地层掘进施工技术进行研究探讨,通过改进盾构泡沫系统、改良盾构刀具配置、优化渣土改良等技术措施,较好地控制了地表沉降,确保盾构安全顺利掘进,通过了浅埋高黏性上软下硬地层。  相似文献   
959.
齐梦学 《隧道建设》2014,34(11):1019-1023
TBM是目前长大隧道施工最先进的大型工厂化成套设备,具有安全、快速、环保等诸多优势,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隧道施工的首选设备,但在我国却一直无法大范围推广应用,对于提升我国隧道施工技术水平极为不利。透过TBM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探讨其未能大范围推广应用的原因,探索出推广应用TBM法施工的措施,并提出正确对待TBM的适用范围、合理降低设备成本、科学筹划工期、编制合理的工程造价等建议。  相似文献   
960.
预应力锚杆主动支护技术在隧道工程的应用日益增多,但其对浅埋大跨岩质隧道的适用性及作用机制尚未明确。以青岛地铁暗挖车站为依托工程,开展调研分析、数值计算和模型试验,对比分析预应力锚杆与非预应力锚杆对块状围岩的支护作用,从围岩应力补偿、块体围岩挤压成拱和危险块体控制3个方面研究浅埋大跨岩质隧道主动支护作用机制及理论模型,并进一步开展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原支护方案主要沿用了土质隧道支护理念,对岩质围岩自承能力的认识和利用不充分;锚杆预应力(100 kN)使围岩拉应力区消失、塑性区大幅度减小,并使围岩结构面的法向挤压接触应力提高约0.2~0.3 MPa,有效控制结构面两侧岩体的滑移错动,提升了隧道围岩整体稳定性;建立的主动支护理论模型将传统主动支护应力补偿对象由开挖面聚焦至岩体结构面;主动支护新方案较原支护方案的支护材料减量约30%,工期缩短约17%,隧道沉降量减小约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