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9篇
  免费   7篇
公路运输   617篇
综合类   80篇
水路运输   80篇
铁路运输   277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6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斯太尔汽车扭转减振器结构分析与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斯达-斯太尔扭转减振器的特点、功能及其结构、工作原理,分别计算了一、二、三级减振弹簧的预紧力矩、传递扭矩、扭转角、扭转刚度等参数,并通过实例计算,说明该扭转减振器与斯太尔汽车匹配相当理想,其主要性能基本满足发动机整个工作负荷和常用转速范围内传动系的要求。  相似文献   
32.
33.
本文分析了汽车动力传动系统扭振产生的根源,提出了几种控制扭振的技术措施,介绍了液力双质量飞轮式扭振减振器的结构、减振隔振原理和控制系统,并提出了与其相关的问题,得出了具有重要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34.
轿车悬架阻尼二阶最优控制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吴元杰  陈宝莲 《汽车工程》1999,21(6):353-357
本文以半动悬架与二阶最优控制理论为基础,通过被动悬架阻尼的主动力表示,结合对最优控制力的分解以及最优评价指标,振动加速功率谱密函数与系统振动阻尼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建立了多自由度汽车振动系统在随机输入下以振动加速度功率谱密度函数极小为目标的悬架最优减振器阻尼参数的方法,并给出了7自由汽车振动最优减振器阻尼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35.
邵益勤  李伟 《汽车工程》1999,21(6):358-363,343
本文介绍了柔性约束颗粒击阻尼技术及其减振机理,并将该技术应用于薄密闭腔体壁板振动和内部噪声的控制。实验证明,该技术结构简便,控制频带宽,减振降噪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6.
介绍了一种新型磁流变(MR)阻尼器--永磁调节装配式磁流变阻尼器在长沙洪山大桥拉索减振的应用及试验研究情况,得到了安装阻尼器前后拉索的动力特性,结果表明这种新型磁流变阻尼器能有效地提高拉索的模态阻尼比,抑制拉索的大幅振动.由于该阻尼器无需供电,装配简单,维修方便,与其他的磁流变阻尼器相比,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7.
《公路交通技术》2005,(4):172-172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Lord公司与香港理工大学联合开发一种大跨斜拉桥斜拉索用抑振装置——半主动、智能型磁流变液阻尼器(Semiactive,Smart Magnetorheological Fluid Damper)。这种阻尼器可持续不断地感应单根斜拉索振动,消除破坏性振动能量,并因其具有智能的特点,还可构成大桥结构监控系统的一个部分。世界上跨径最大的斜拉桥——江苏苏通大桥(主跨1088m)将首次试用这种阻尼器。  相似文献   
38.
奥迪A8轿车配备了全新开发的自适应空气悬架系统。此装置可以实时跟踪汽车当前的行驶状态,测得车轮和车身的运动状态,并在4个可选模式(自动模式、舒适模式、动态模式和高位模式)中实现不同的减振特性曲线。其每个减振器都可进行单独调控,因此在设定好的每种模式下均能保证汽车具有最佳的舒适性和行驶安全性。在模式的框架下,车身高度自动调控程序和减振特性曲线被整合成一个系统。  相似文献   
39.
40.
<正>2004年10月23日发生的新泻县中越地震中,上越新干线受到了损伤,"朱鹮325"号高速列车甚至发生了脱轨事故。此前也曾研究过铁路土木结构物的抗震补强设计方法,并且引进过早期的地震检测系统等,以这次的脱轨事故为契机,除了上述抗震措施的研究应用外,还应该寻求防止车辆脱轨与溜逸的对策。根据对车辆的各种研究可知,提高车体横向减振器的减振性能,抑制车辆的振动,可作为地震时有效的防脱轨对策。因此,以这类研究结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