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3篇
  免费   2篇
公路运输   153篇
综合类   119篇
水路运输   156篇
铁路运输   142篇
综合运输   1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08,22(1):F0002-F0002
多品种汽车散热管自动排管机研制采 用的凸轮螺旋输送装置能够将散热管按宽度方向竖直,且保证咬口焊缝同侧自动紧密排列,具有送料可靠、机械冲击与振动小、噪音低、稳定性好、效率高等优点。该项目2003年获东风汽车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获国家专利:ZL2004 20076752.8。  相似文献   
82.
1.中国科技进步明显 仍有四大问题 中国科学技术部近期公布的一份最新报告显示,总体来看,中国科技进步明显,但仍存在国企科研机构建设滞缓、发明专利比例偏低等四方面问题。该报告显示,中国科技进步又获新进展:全社会科技投入强度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专利、论等科技产出规模继续扩大;高新技术产业化进展迅速,高技术产品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有一定程度改善。但仍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国有企业科研机构建设滞缓、投入强度不足、开发能力较弱等依然突出;二是专利总量虽迅速增长,但国内专利仍集中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最能体现自主创新水平的发明专利申请与授权量中,国内部分只占五分之二;三是一些东部地区经济增长依赖资本投入的外延化倾向仍十分明显;四是从科技进步环境、科技投入和产出看,仍维持着东部强中西部弱的格局。[第一段]  相似文献   
83.
2007年2月2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的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广州地铁二号线节能、环保和安全技术集成与应用”科技成果荣获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是我国地铁行业中第一个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的综合性项目。  相似文献   
84.
《舰船防化》2007,(4):38-38
QCB87B型氢气测报仪 用于监测爆炸危险环境中氢气含量,具有声光报警功能和微机接口,获得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  相似文献   
85.
贯彻科教兴路战略 加速物资企业科技进步蔡庆华"八五"期间是我国铁路发展进程中成绩最为显著的时期。特别是在"八五"后三年,部党组下定决心,集中力量,展开气势宏伟的铁路建设大会战,重点工程捷报频传。物资总公司的广大干部职工,坚决贯彻部党组的要求,千方百计...  相似文献   
86.
87.
88.
《铁道建筑》2007,(5):27-27
由昆明中铁大型养路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及铁道科学研究院等多家单位完成的铁道部重大科技项目《铁路线路大型养路机械成套装备技术与应用》,日前在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荣获国务院颁发的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第一段]  相似文献   
89.
本文对加速形成上海汽车工业自主开放能力提出了实施阶段,目标和具体措施,对产品开发决策程序,建立用户使用基地,建立和完善必需的试验装备,开发人才培养诸方面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90.
《中国铁道科学》2006,27(2):103-103
2006年1月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宣读了《国务院关于200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由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列车与线路研究所所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本刊编委翟婉明教授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铁道机车车辆一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体系、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荣获200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此前,该成果已入选2005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