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82篇
  免费   144篇
公路运输   3062篇
综合类   1128篇
水路运输   1048篇
铁路运输   2027篇
综合运输   61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38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246篇
  2020年   167篇
  2019年   155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178篇
  2014年   312篇
  2013年   332篇
  2012年   405篇
  2011年   441篇
  2010年   350篇
  2009年   412篇
  2008年   437篇
  2007年   357篇
  2006年   336篇
  2005年   302篇
  2004年   320篇
  2003年   322篇
  2002年   235篇
  2001年   196篇
  2000年   150篇
  1999年   135篇
  1998年   130篇
  1997年   134篇
  1996年   131篇
  1995年   113篇
  1994年   82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3篇
  1984年   1篇
  1965年   29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关于对综合交通效应系统动力模型的探讨乔乐中,李宁综合交通效应系统动力学模型,主要是为了解决交通投资比(投入)与国民经济整个国民收入(产出)的关系问题而进行的一项研究。即在当前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条件下,用多大的交通投资才能满足国民经济对交通的需求(使交...  相似文献   
32.
33.
膜片空气弹簧的设计计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相似文献   
34.
为适应我国高速列车、重载列车的发展,提出了对现有车辆制动机改造的具体建议,并对我国制动机的发展方向谈了设想。  相似文献   
35.
对高速列车交会空气压力波的研究方法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与介绍,并对我国首次设计的高速列车外形进行了列车交会空气压力波风洞模拟试验,所得结果与德国研制ICE时所作同类试验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6.
电机悬挂方式对LIM地铁系统动力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研究直线电机地铁在不同电机悬挂方式下的气隙变化规律及车辆、轨道的动力响应特性,并将二者进行比较。研究方法:应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分别建立不同悬挂方式下的系统模型并编制相应的仿真程序,通过在轨道局部加入谐波型余弦不平顺激励对系统的动力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2种悬挂方式对系统的各向加速度和轮轨力的影响差别较小,而气隙变化呈现明显不同的规律。研究结论:直线电机采用架悬式悬挂时,要严格控制幅值大于5.5mm的长波不平顺,防止电机和反力板之问的刮蹭;而当采用抱轴式悬挂时,要注意控制大幅值的短波不平顺出现,防止气隙过大,影响电机效率。  相似文献   
37.
重载列车在制动时,由于列车前后部制动力不一致而产生巨大的车钩力和剧烈的纵向冲动,极易造成列车断钩和脱轨事故。研究利用电力线作为通信介质,采用网络控制系统和每辆车作为一个网络节点,结合我国货车120空气制动机,实现有线电控空气制动。研究表明:由电控空气制动系统(ECP系统)控制列车制动,列车中所有车辆的制动和缓解动作几乎同步进行,全部车辆制动缸开始升、降压的时间差在0.2 s以内;在网络条件允许的范围内,装有ECP系统的车辆制动和缓解的同步性不受列车编组辆数的影响,各车辆制动缸的升压、降压曲线形状几乎相同;车辆制动缸压力的控制精度达到制动命令要求值的±20 kPa。由于ECP系统实现了对列车制动和缓解的同步控制,能够保证长大重载列车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38.
针对DF51131机车因微机集中控制的空气干燥器不能正常工作,制动系统长期得不到净化、干燥的风源的现象,提出改造方法,使问题得到了解决。  相似文献   
39.
2.2动态牵引试验方法[7] 研究机器动态牵引性能的试验方法可分为现场试验、台架模拟试验和负荷车模拟试验.  相似文献   
40.
机车车辆动力学研究及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机车车辆动力学在最近10年得到迅速发展,考虑车辆—轨道耦合作用的耦合模型得到广泛应用。随着大跨距跨江铁路桥的建设,车和桥的耦合振动会引起接触网的振动,进而影响弓网的耦合振动。因此十分有必要开展接触网—受电弓—机车车辆—线路—桥梁耦合大系统动力学的研究。进行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优化,必须首先确定机车车辆动力学三要素的优先关系,即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平稳性,建立以列车为研究对象的模型,同时在模型中考虑机车车辆结构弹性和频变特征悬挂参数以及气流扰动的影响,进而进行灵敏度分析和参数优化。给出考虑频变特性的钢弹簧等效计算方法以及基于循环变量的列车系统动力学建模和计算方法,并验证了计算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