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4篇
  免费   85篇
公路运输   532篇
综合类   403篇
水路运输   179篇
铁路运输   423篇
综合运输   4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以某斜坡段桥梁基桩为原型建立室内模型进行竖向承载力试验,并与三维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竖向承载特性及破坏模式。结果表明,桩顶竖向荷载相同时,基桩顶沉降量随斜坡坡度及基桩自由段长度的增加而增大,基桩的荷载位移曲线上没有出现较明显的拐点;数值模拟计算结果比模型试验结果大,但两者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其误差除60°边坡达到15.54%外,其他均在10%以内;边坡坡度越大,基桩极限承载力越小,减小幅度为5%~25%;不同坡度下基桩桩身轴力均随深度增加而减小,坡度越小减小幅度越大;斜坡基桩的竖向荷载主要由桩端承担,桩端阻力占比为70%~80%,坡度越大桩端承担的荷载比例越大;随基桩自由段长度的增加,基桩极限承载力减小,减小幅度为5%~15%;竖向荷载作用下斜坡段桥梁基桩主要表现为变形过大所导致的基桩屈曲失稳破坏。  相似文献   
72.
山岭重丘区选线受地形、水文地质、路线交叉、公铁交叉等多种因素制约,线位的优劣是制约经济、合理、可行的重要因素。背景为山西省晋城市G207线过境段公路改线工程,结合项目选线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本次选线的几点原则,通过不同线位的比较,最终确定较为合理、经济的线位,对类似工程项目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3.
探讨了T形、X形柔性路面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分析了平交口连接部的纵断设计及平交口竖向高程的调整,从而达到合理的交叉口竖向设计。  相似文献   
74.
论文介绍了利用半导体光放大器(SOA)及外围光路和电路构建的一种快速多路光纤数据交叉连接组件,能够实现光信号级别的数据交叉连接传输。论文对组件的系统结构、工作原理作了阐述,并对保证组件正常工作所必需的几个外围电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75.
为减少行人对机动车行驶的影响,提高行人过街的安全性,人行天桥在城市道路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通过对大跨径钢结构天桥如何提高竖向自振频率加以讨论,提出解决桥梁自振频率偏小的解决方案,确保桥梁结构安全.  相似文献   
76.
道路平面交叉口作为城市路网系统中的重要节点,其竖向设计是否合理对整条道路的技术指标有着较大的制约。当交叉口位于坡面上时(如桥头接坡),随着道路纵坡值的增加对车辆的行车舒适性有着明显影响。通过对该类交叉口竖向设计进行分析,提出评价指标及优化措施,以改善行车条件,提高行车舒适性。  相似文献   
77.
关于嵌岩桩码头设计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确嵌岩桩的定义,针对嵌岩桩码头的环境条件和施工条件,对嵌岩桩承载机理、深度效应、软化效应、竖向承载力、沉渣厚度以及芯柱长度等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8.
竖向控制是高层建筑施工测量的关键所在。在高层或超高层建筑施工中,当楼高超过20层时就必须考虑分段投测。从精度分析的角度出发,通过推导给出了分段投测的最佳高度。实践证明:这个高度既方便了投测的可操作性,又能保证投测的精度,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79.
本文根据实践经验,针对新开通车站站场轨道电路极性交叉调整困难,并易遗留死角的问题,总结出一种“流程图”法,实现新开通车站轨道电路极性交叉的一次性准确调整。  相似文献   
80.
以南龙铁路矮陂隧道下穿先行施工的新埔上隧道工程为背景,运用FLAC3D数值分析软件,模拟分析了超小净距交叉隧道先上后下施工时的位移响应及结构安全问题,并采用现场监测数据对数值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计算及实测数据均满足《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的相关要求。目前该工程已经顺利完工,实践证明,在合理的超前支护及衬砌结构下,先上后下施工的方法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