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19篇
  免费   600篇
公路运输   3445篇
综合类   1887篇
水路运输   1480篇
铁路运输   2215篇
综合运输   392篇
  2024年   105篇
  2023年   330篇
  2022年   422篇
  2021年   477篇
  2020年   317篇
  2019年   321篇
  2018年   142篇
  2017年   190篇
  2016年   187篇
  2015年   292篇
  2014年   435篇
  2013年   455篇
  2012年   446篇
  2011年   512篇
  2010年   483篇
  2009年   574篇
  2008年   563篇
  2007年   471篇
  2006年   373篇
  2005年   312篇
  2004年   311篇
  2003年   310篇
  2002年   230篇
  2001年   222篇
  2000年   156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117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65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针对局部横向载荷作用下四边刚性固定矩形板,运用能量法推导出板中挠度解答方程组,利用Matlab编程求解,可计算得到任意矩形板尺寸及横向载荷尺寸下弹性阶段的变形,将结果与有限元数值解进行对比,证明了该方法的精确与快速性,并将该公式应用于极地船舶冰区加强区域外板强度的快速校核中。  相似文献   
3.
现有高速铁路轨道长波不平顺静态检测主要采用矢距差法或简化矢距差法,存在与检测起点相关、含有里程相位差、基础变形时检测幅值偏大、与车体振动加速度匹配性较差等缺点。利用中点弦测法对轨道长波不平顺进行静态检测,通过对中点弦测法不同测弦长度有效测量波长范围和列车敏感波长分析,采用60 m测弦长度的中点弦测法最适合时速300~350 km运营期高速铁路;利用车辆-轨道动力学仿真分析和最小二乘法拟合相结合方法,提出运营期高速铁路300及350 km·h^-1速度下的轨道长波高低不平顺控制标准,并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60 m弦中点弦测法既可保证轨道长波不平顺检测的准确性,又能很好地体现车体振动响应;时速300 km运营期高速铁路轨道长波高低不平顺3级控制标准建议值分别为9,15,21 mm;时速350 km分别为7,11,15 mm。  相似文献   
4.
在考虑纵向空间效应的基础上,运用FLAC3D对深基坑开挖过程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对围护结构侧向变形空间效应进行了定性描述和具体分析。另外,从长边和短边空间效应入手,讨论了基坑沿纵向和深度方向上的空间效应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侧向变形分布不均匀系数,并根据不均匀系数大小对支护参数和支护形式需要调整的范围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5.
6.
黄春杰  杨光 《汽车技术》1993,(10):42-43
通过对08A1钢板单向拉伸试验和理论计算,研究了变形强化对提高板料强度的贡献,从而为采用张力拉伸成型法来提高汽车覆盖件塑性变形程度,使制件的强度和刚度增加,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
随着运量的不断增长,运量与运能的矛盾日益尖锐,深化信号显示制式的研究也更趋迫切。本文论述了目前信号显示制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多学科试验研究,提出了速差式色灯信号显示制式的推荐方案,推荐方案有利于理顺色灯信号机显示的相互关系,适应当前运输的需要,又为发展留有余地。  相似文献   
8.
9.
大发柴油机连杆大端轴承内孔变形的修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鲁强  金玉 《铁道建设》2007,(3):44-49
预应力拱支单层网壳结构体系是在综合了单层网壳和预应力拱结构等的优点的基础上,构思出的一种新型大跨空间结构形式。本文比较了该结构体系在三种工况下的受力变形性能,结果表明该杂交结构能充分发挥两种结构形式的受力特点,整体受力性得到明显改善,显示出该新型杂交结构体系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