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4篇
公路运输   73篇
综合类   15篇
水路运输   44篇
铁路运输   15篇
综合运输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53 毫秒
41.
随着地源热泵系统在我国东北及华北地区的推广,这一地区夏季放热能力和冬季吸热能力的差异成为暖通设计人员的设计难点之一。论述在这些地区垂直式土壤热交换器系统夏季和冬季换热能力的差异及设计参考值,希望为今后地源热泵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2.
本文介绍了船舶再生式和非再生式热交换器的重要性,从提高其制造质量的角度阐述了批产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工艺,确保维护船舶动力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43.
传统的进气道对外界空气的净化作用不明显,防水功能较差。在空滤器失效或进水的情况下,不洁净的空气对发动机的损害极大。  相似文献   
44.
铜硬钎焊热交换器的性能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旭辉 《汽车技术》2003,(11):32-35
铜硬钎焊技术是国际铜业协会开发的新型铜热交换器生产工艺,它采用新型铜合金材料,钎焊温度为620—635℃,钎焊材料不含铅,是一项环保型生产工艺。铜硬钎焊热交换器与传统的热交换器相比,具有更高的强度和耐腐蚀性,在同等条件下,与铝热交换器相比,其散热效率更高,更能适应恶劣的工作环境,是替代现有热交换器的理想产品。  相似文献   
45.
对采用相同透湿膜的方形结构及菱形结构板式全热交换器芯体进行了传热性能比较实验分析。由于菱形结构芯体在流道中具有逆流和交叉流,因此具有较高的传热交换效率;流速对显热效率的影响较小,但对潜热效率和全热效率影响较大;当膜间距在2.4mm,风速在1m·s^-1以内时,全热效率及阻力特性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46.
德尔福在汽车热交换器领域有90年的历史,是世界领先的汽车热交换器系统供应商之一。2006年3月,德尔福公司公布了转型计划,期望从破产保护的阴影中走出。转型计划的系列内容之一是:除了提高运营效率和降低整体  相似文献   
47.
《机电设备》2006,23(3):23-23
东和恩泰(DongHwa Entec)是一家船舶用、发电设备用、以及其他产业的热交换器和柴油发动机用空气冷却器的专业设计与制造商,26年来和韩国现代造船业同步发展,其独特的研发、市场和管理等策略,铸造了他业界顶级热交换器制造商的地位。  相似文献   
48.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采用欧拉-欧拉模型和相间传热传质模型相耦合的数学模型,对冰晶颗粒在船舶壳管式换热器的单根海水管内的分布和融化情况进行研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冰晶在直管和U形管内的分布及融化情况。结果发现:冰晶颗粒主要集中于主流区,且主流区近壁面处比中心处多;相间传质率从壁面到主流区先增大后减小,沿流动方向逐渐增大,而对于U形管,在转弯的地方出现局部相间传质率增大。  相似文献   
49.
本文基于电磁场理论和Maxwell仿真软件,分析了一种螺管式电磁铁的静态吸力特性和动态吸合过程,并通过实验研究验证了该分析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对电磁铁进行动态特性分析更接近短时工作电磁铁的实际情况,电磁铁吸合过程中,线圈电流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到稳定,铁芯所受吸力一直增大到稳定状态,但是在铁芯完全吸合前所受吸力增大的速度小于吸合后增大的速度,铁芯动态吸合过程中所受吸力的最终稳定值与静态相同气隙条件下所受吸力值相等。  相似文献   
50.
Solid oxide fuel cell (SOFC) has been identified as an effective and clean alternative choice for marine power system. This paper emphasizes on the dynamic modeling of SOFC power system and its performance based upon marine operating circumstance. A SOFC power system model has been provided considering thermodynamic and electrochemical reaction mechanism. Subcomponents of lithium ion battery, power conditioning unit, stack structure and controller are integrated in the model.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system is identified according to the inertia of its subcomponent and controller. Validation of the whole system simulation at steady state and transit period are presented, concerning the effects of thermo inertia, control strategy and seagoing environment.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reasonable accuracy compare with lab test. The models can be used to predict performance of a SOFC power system and identify the system response when part of the component parameter is adjus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