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7篇
  免费   28篇
公路运输   338篇
综合类   170篇
水路运输   193篇
铁路运输   96篇
综合运输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11.
日本东静冈车站跨线桥是一座横跨新干线东海道本线的四跨连续钢板梁桥,在架设中,跨度60m的第二跨在东海道新干线列车于桥下通过时发生了列车风压作用引起的风致振动。计算了带有雨棚桥面通道的钢板梁桥的结构动力特性,分析了设置小型调质阻尼器(TMD)对抑制桥梁在高速列车通过时由风压引起的振动的有效性,并通过实桥的测量确认了TMD的减振作用。  相似文献   
612.
结合宁宿徐高速公路施工实践,就粘性土路堤施工中含水量的控制提出了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613.
为了研究铅挤压阻尼器减振系统对大跨空间网架结构的减振控制效果,对铅挤压阻尼器的滞回耗能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与分析,结果说明铅挤压阻尼器性能稳定,是一种优秀的耗能减振装置.使用有限元软件LS-DYNA建立大跨空间网架结构的计算模型,分别对铅挤压阻尼器在网架结构中不同布置位置下的各种工况进行了减震效果对比分析,得到了铅挤压阻尼器在大跨空间网架中布置的合理位置.同时在铅挤压阻尼器合理布置位置的条件下,研究了铅挤压阻尼器减振系统对大跨空间网架倒塌极限荷载的影响.结果表明:铅挤压阻尼器减振系统能够有效降低大跨空间网架结构的地震响应;而且在合理布置阻尼器的情况下,减振系统更能够提升大跨空间网架结构的倒塌临界荷载.  相似文献   
614.
陈光  贺耀北  刘榕  李文武 《公路》2022,67(2):83-88
以某大跨度超高性能混凝土桥面板组合梁斜拉桥为工程背景,利用空间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结构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探索不同的阻尼系数C和阻尼指数ξ组合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同时,引入该桥未设置阻尼器的工况进行对比,最终得出适用于该桥的最优化阻尼器参数组合.分析结果表明,阻尼器的设置对结构的抗震性能有重要影响,综合考虑结构的地震响应...  相似文献   
615.
索网-阻尼器-接地辅助索系统的振动特性研究对于拉索减振问题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本文建立了由2根水平拉索和1根锚固于桥面的辅助索组成的简化索网系统,将辅助索简化为线性弹簧单元,基于弦理论,由拉索锚固端的位移边界条件和阻尼器、辅助索安装位置处位移及力的连续条件,推导得索网系统的复特征值方程,并由此求得阻尼和频率的数值解.以3、4阶振动模态为例,讨论了弹簧刚度、安装位置对最大模态阻尼比、阻尼器的最优阻尼系数和相应振动频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索网系统的各阶模态存在奇数阶和偶数阶两种模态,两种振动模态具有不同的振动特性.随着辅助索与桥面连接段刚度的增加,最大模态阻尼比可能的取值上限将增加至单索-阻尼器系统的最大模态阻尼比值的2.0~2.4倍,但辅助索可选择的优化安装区间则变得更为狭窄和分散.   相似文献   
616.
为更好地对古建筑木结构进行抗震加固,基于直榫节点力学模型,以汶川地震中受损的青城山黄帝殿为例,对直榫节点分别采用扁钢和阻尼器加固,对比分析了加固前后结构的自振周期、节点加速度放大系数以及被加固节点相邻杆件的内力.结果表明:2种加固方法均能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但扁钢加固加大了节点刚度和部分相邻构件的内力,易导致相邻节点拔榫破坏;阻尼器加固可在不增大节点刚度的条件下,减轻结构的地震响应,加固节点的加速度放大系数降低12.8%,加固节点相连杆件的拉力、剪力和弯矩分别平均降低48.3%、40.6%和52.1%,起到了耗能和防止拔榫的作用.   相似文献   
617.
21世纪的船舶性能计算和 RANS方程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本文从势流兴波阻力研究、船体的粘性绕流、螺旋桨的性能计算、船舶耐波性和船舶操纵性等五个方面系统地回顾了船舶流体性能计算近40余年来的发展,对他们发展的脉略、存在的主要问题、不同时期出现的解决方法,作了较为全面的评述,并对21世纪的船舶性能计算作了展望,指出:(1)船舶流体力学中势流为控制因素的问题,将统一在基本源的框架下;(2)RANS方程在船舶性能计算中的实际应用已经提上日程,可望在21世纪成为各领域中的主要计算模式;(3)求解RANS方程的商业软件在船舶流体力学计算中的作用不可低估;(4)计算模式的统一和商业程序的应用将使比较抽象的流体力学更接近生活,更容易为工程技术人员所理解、所接受。文后附有154篇有关主要文献。  相似文献   
618.
以位于高烈度区、跨"V"形峡谷的千米级跨径铁路悬索桥为研究对象,建立全桥精细化数值模型,通过设计和罕遇地震动的一致激励和考虑"V"形峡谷地形效应的非一致激励下桥梁结构的响应分析,进行该桥的抗震性能和减震研究。结果表明:非一致激励地震动作用下,该桥的主塔内力、纵桥向梁端位移、主缆和吊杆拉应力等相对一致激励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主塔变厚度处截面弯矩接近设计限值,主梁梁端及柔性中央扣的地震响应超限;采用耗能型中央扣可使纵桥向梁端位移降低49.78%,并解决柔性中央扣拉应力超限破坏的问题,但会增大西侧主塔的内力响应;在塔梁连接处设置黏滞阻尼器可使主塔弯矩、剪力及梁端位移分别降低19.87%,14.20%和70.55%,但柔性中央扣仍因应力过大而被破坏;采用耗能型中央扣+黏滞阻尼器可使主塔弯矩、主塔剪力、梁端位移、主缆应力、吊杆应力分别下降24.01%,18.84%,72.42%,7.14%和11.38%,耗能型中央扣峰值内力未超出其极限承载力,有效地控制了结构关键构件的地震响应,满足该桥的抗震设防要求。  相似文献   
619.
针对装配式钢桁架桥架设过程中运用调谐质量阻尼器(TMD)进行减振控制会遇到结构布置受限的问题,研究在时变系统中采用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MTMD)来进行减振控制.运用ANSYS软件建立轴向运动嵌套悬臂梁的有限元模型,利用动力学理论建立了轴向运动嵌套悬臂梁附加MTMD的动力学方程,数值求解后与有限元法进行对比表明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620.
Fracture behavior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yet still little understood properties of ultra-high performance cementitious composites (UHPCC), a new marine structural engineering material. Research on the fracture and direct tension behavior of UHPCC was carried out. The constitution law of UHPCC was divided into three phases: pre-partial debonding, partial debonding, and pullout phases. A direct tension constitution law was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proposed fiber reinforcing parameter as a function of fiber volume fraction, fiber diameter and length, and fiber bonding strength. With the definition of linear crack shape, the energy release rate of UHPCC was derived and the R-curve equation was calculated from this. Loading tests of UHPCC using a three-point bending beam with an initial notch were carried out. The predictions from the proposed R-curve we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test results, indicating that the proposed R-curve accurately describes the fracture resistance of UHPCC. Introduction of a fiber reinforcement parameter bridges the fracture property R-curve and micro-composites' mechanics parameters together. This has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further research into fracture properties based on micro-mechanics. The proposed tension constitution law and R-curve can be references for future UHPCC fracture evalu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