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81篇
  免费   119篇
公路运输   2985篇
综合类   1334篇
水路运输   1134篇
铁路运输   598篇
综合运输   149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151篇
  2014年   300篇
  2013年   301篇
  2012年   361篇
  2011年   381篇
  2010年   406篇
  2009年   491篇
  2008年   416篇
  2007年   374篇
  2006年   329篇
  2005年   336篇
  2004年   333篇
  2003年   277篇
  2002年   169篇
  2001年   159篇
  2000年   132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基于两级温差发电的船舶废热回收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于船舶柴油机而言,其所做功的30%都以废热的形式随尾气排放到了大气中。利用温差发电(TEG)技术回收船舶余热进行发电具有极其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提出了一种利用船舶柴油机尾气废热进行两级温差发电的新型装置。在对两级温差发电系统进行建模后,搭建了两级温差发电装置并进行了测试。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利用温差发电技术对船舶余热回收是可行的。当热端温度达到473 K时,该温差发电实验装置可输出功率250 W,系统热效率为5.35%,相比单级TEG在相同条件下4.04%的热效率,该系统提高了32%。最后,对系统优化和装置的进一步改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2.
二级深拖系统具有可控性强、母船扰动弱等优点,是重要的海洋探测平台。在实际工作中,二级拖体姿态稳定是保证探测数据准确的基本前提。本文以具有自主调节功能的二级拖体为例,对其姿态控制进行研究。首先建立了二级拖缆的“弹簧——阻尼”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二级深拖系统的数学模型。其次根据该系统具有非线性、时变性等特点,设计了具有参数自修正功能的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以实现在不同工况下对二级拖体的姿态进行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未加载控制器时,海况变化对拖体姿态有显著影响,其俯仰角和横滚角均会发生大范围波动。加载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后,拖体通过自主调节,能够使姿态波动控制在较小范围,从而满足工作要求,验证了拖缆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和所采用的控制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3.
轴带发电机系统因能有效利用主机的富裕功率,适合远洋船舶海上航行时使用。优越的经济性能使得其深受船东欢迎。为保证该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需在船舶试航时对其各项性能进行试验。以71 900 DWT自卸船为研究对象,根据轴发系统工作原理,确定轴发系统海试负荷容量。通过对轴带发电机试验程序的梳理,解析了试验中关键技术的处理方法及案例,以供同类船舶试航时参考。  相似文献   
204.
使用自行设计的程序温控的催化反应平台和模拟配气系统相连接,测试并获得催化剂的催化还原NOx和催化氧化PM的准确的催化性能数据.使用该催化反应平台和常柴CZ2102型柴油机实验平台相连接,获得在稀燃条件下介孔镧铈锆铝复合氧化物对PM和NOx的催化处理实验的应用数据.为同时去除柴油机排气污染物PM颗粒和NOx的工程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5.
从稀浆封层材料、施工工艺、试验检测三个方面着手,根据临长高速公路经验,阐述了稀浆封层在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06.
沥青稀浆封层是我国交通行业"八五"重点新技术的推广项目,本文重点介绍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用料级配,标定技术及在工程养护中的应用,有一定的施工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7.
介绍了湖北随岳高速公路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的配比设计、拌和、运输、碾压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08.
通过系统测试粗集料指标和混合料动稳定度,研究了沥青稳定碎石骨架结构评价方法及其影响因素.测试了不同级配的沥青稳定碎石动稳定度,发现规范范围内不同混合料抗车辙能力有明显差距,且粗型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抗车辙能力未必优于细型混合料;粗集料指标测试结果证实SSC及VCADRC与混合料动稳定度间有着良好联系,因而可利用VCADRC进行沥青稳定碎石粗集料设计或评价;利用均匀设计法进行的粗集料体积指标测试发现:单独一档粒径集料含量均与粗集料体积指标缺乏联系,整体的搭配才是关键.  相似文献   
209.
文章采用美国KENPAVE软件对比分析了2种典型级配碎石基层路面结构在不同厚度条件下的路表弯沉、沥青层底拉应变、土基顶面压应变等力学指标,并采用灰关联法分析了各力学指标对结构影响的显著程度。研究表明:倒装路面结构形式优于柔性基层路面结构形式,且碎石夹层厚度为15cm左右时,结构形式最优。  相似文献   
210.
通过对优化水泥稳定碎石集料的矿料级配、采用表面振动压实法进行基层配合比设计、采用试验路确定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进行配合比设计、提高生产质量控制水平,对控制水泥用量和矿料级配的均匀性进行分析,总结了选用合理、较低水泥剂量的方法,阐述了降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设计水泥剂量是提高基层抗裂性能、降低工程投资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