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52篇
  免费   846篇
公路运输   15809篇
综合类   8114篇
水路运输   9137篇
铁路运输   7584篇
综合运输   1654篇
  2024年   244篇
  2023年   871篇
  2022年   964篇
  2021年   1139篇
  2020年   858篇
  2019年   781篇
  2018年   314篇
  2017年   503篇
  2016年   550篇
  2015年   1038篇
  2014年   1776篇
  2013年   1647篇
  2012年   1956篇
  2011年   2163篇
  2010年   2043篇
  2009年   2280篇
  2008年   2308篇
  2007年   2008篇
  2006年   1908篇
  2005年   1892篇
  2004年   2031篇
  2003年   2725篇
  2002年   2162篇
  2001年   1575篇
  2000年   1141篇
  1999年   698篇
  1998年   699篇
  1997年   832篇
  1996年   701篇
  1995年   519篇
  1994年   467篇
  1993年   355篇
  1992年   338篇
  1991年   342篇
  1990年   257篇
  1989年   186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41.
介绍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物料主数据标准体系的构成、物料分类规则和物料属性描述规范.简要阐述该标准体系在实施SAP-ERP中的作用,以及通过实施该标准体系对产品开发技术管理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742.
介绍了城轨车辆辅助电源系统供电网络采用集中供电与并网供电2种供电方式的结构与特点。其中辅助电源系统逆变器电路拓扑结构有单逆变器与双逆变器2种,前者又有二电平、三电平和高频隔离型3种型式,后者有电路叠加和磁路叠加2种型式。通过分析这2种供电方式的优缺点及各种逆变器拓扑结构的特点,提出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743.
基于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建立密贴交叉组合地铁地下车站结构的三维计算模型,研究强震作用下密贴交叉组合地铁地下车站结构的三维非线性地震反应特性,并与单一浅彬深埋地铁地下车站结构的地震反应特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密贴交叉组合车站结构中,由于上下层车站相互作用影响,对上下层车站的相对水平位移均具有放大作用;上层车站的加速度放大系数小于浅埋车站,而下层车站的加速度放大系数略比深埋车站的大,且变化率较大的部位均发生在密贴交叉部位;下层车站的存在,时上层车站结构的应力有一定的消弱作用,但是由于两车站结构相互作用影响,在两车站交叉部位出现应力集中,致使交叉部位应力出现明显的放大效应。  相似文献   
744.
运用FORTRAN编程对ANSYS软件的二进制结果文件快速读取,基于ORE B12/RP17方法将多轴应力转化为单轴应力,由单元/节点的方向应力计算结构的最大应力、最小应力、平均应力和应力幅,根据Haigh形式的Goodman曲线对结构进行疲劳强度评估,并将疲劳强度分析结果写入ANSYS结果文件,在ANSYS通用后处理器以图形的形式显示疲劳强度结果,实现结构疲劳强度结果的可视化。  相似文献   
745.
介绍了德国Coradia Continental系列动车组的设计理念和主要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746.
介绍了法国国营铁路公司的TGV 2N2双层列车的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747.
介绍了X70型集装箱专用平车的主要技术参数、结构、技术特点和试验情况.  相似文献   
748.
梁春义  董本光 《铁道车辆》2013,51(9):38-40,10
指出了链条驱动单环形悬挂式检修流水线的缺点,介绍了新型多线智能悬挂式转向架检修流水线的布局、结构特点和控制系统组成。  相似文献   
749.
马青春 《铁道车辆》2013,(1):32-34,46
对国内城铁常用吸能装置进行了对比分析,对吸能设计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750.
“十一五”以来我国铁路科技创新在许多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实现了重大跨越.进入“十二五”以来,铁路科技工作进一步明确目标,完善制度,取得了新成效.今后,铁路科技工作要深化重点领域技术创新,在基础理论研究、核心技术研发、构建统一的技术平台和技术标准体系建设3个方面实现重要突破;同时,加强组织领导,加大科技投入,完善铁路技术创新体系,加快人才培养,开创铁路科技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