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4篇
  免费   54篇
公路运输   246篇
综合类   82篇
水路运输   36篇
铁路运输   110篇
综合运输   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为研究大跨连续刚构桥在下击暴流水平风速作用下的风振响应,开发了一套在大气边界层风洞中模拟下击暴流水平风速的试验装置。下击暴流水平风速剖面通过调节置于风洞中的斜板竖向位置与倾角来模拟,下击暴流时间特性通过控制两侧水平开合板运动的速度、角度来模拟。以广东虎门大桥辅航道桥为工程背景,设计并制作几何缩尺比为1:200连续刚构桥最大双悬臂状态气弹模型,进行了下击暴流瞬态风场、下击暴流稳态风场和大气边界层B类风场下连续刚构桥最大双悬臂状态气弹模型风洞试验,对不同风场下桥梁结构风致振动位移响应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下击暴流模拟装置在大气边界层风洞中所模拟的下击暴流水平风剖面与下击暴流经验风剖面吻合较好;采用下击暴流模拟装置实现了下击暴流风速时间特性的模拟,所模拟的下击暴流瞬态风场湍流度与目标值总体接近。在下击暴流瞬态风场下桥梁梁端横桥向位移响应时变均方根最大值约为在B类风场下梁端横桥向位移响应均方根值的2.7~6.8倍;在下击暴流稳态风场下桥梁梁端横桥向位移响应时变均方根最大值约为在B类风场下梁端横桥向位移响应均方根值的70%~230%。在下击暴流瞬态风场下桥梁梁端竖向位移响应时变均方根最大值约为在B类风场下梁端竖向位移响应均方根值的2.3~5.3倍;在下击暴流稳态风场下桥梁梁端竖向位移响应时变均方根最大值约为在B类风场下梁端竖向位移响应均方根值的90%~260%。  相似文献   
23.
李春光  张佳  韩艳  晏聪 《中国公路学报》2019,32(10):150-157
为研究检修道栏杆基石对桥梁涡激振动性能的影响,依托中国某主跨808 m的超大跨度闭口箱梁加劲梁悬索桥,通过主梁大比例节段模型弹性悬挂测振测压风洞试验获取模型风致振动响应和表面各测点压力时程数据,测试原设计断面在±5°攻角范围内的涡振性能,对比分析3种不同栏杆基石位置和高度工况下主梁涡振响应性能和桥面测点脉动压力系数均值、均方差、压力功率谱以及局部气动力和总体气动力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依托工程主梁设计断面发生了显著的竖向和扭转涡激共振,且扭转涡振显著超出规范允许值,主梁涡振性能随来流风攻角的增大而变差。主梁表面实测脉动压力数据分析显示,由于栏杆和基石的阻挡,箱梁上表面气流分离后在后部再附,导致上表面前部和中后部发生了强烈的压力脉动。上表面前部、后部以及下表面迎风区斜腹板局部气动力与总体气动力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这也是导致主梁发生显著扭转涡振的根本原因。将栏杆基石移至桥面板边沿显著减小了上、下表面压力脉动,上表面前部和后部气动力相关性被破坏,可以大幅抑制涡振;将栏杆基石移至桥面板边沿,并降低栏杆基石高度抑制了气流在上表面后部的再附现象,断面压力脉动被削弱,局部气动力和总体气动力相关性被完全破坏,从而有效抑制涡振。  相似文献   
24.
为深入研究不同截面形式开口断面主梁的涡振性能及其发生机理,针对半开口和分离边箱开口断面2种主梁,进行了1∶50节段模型风洞试验,考虑等效质量、风攻角和阻尼比等因素的影响,计算了2种主梁断面的斯托罗哈数;基于线性和非线性理论,估算了实桥竖向涡振振幅;建立了二维数值模拟分析模型,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准确性,并对比了2种主梁断面周围的瞬时涡量和平均流线结构。分析结果表明:2种主梁在风攻角为3°和5°时均发生竖向涡振,且出现2个涡振区,第2个涡振区主梁竖向涡振最大振幅明显大,5°风攻角时2种主梁竖向涡振振幅比3°风攻角时大75%;风攻角为5°,阻尼比为0.8%时,分离边箱开口断面主梁竖向涡振最大振幅比开口断面大28%;随着Scruton数的增大,主梁竖向涡振的最大振幅接近线性减小,相同Scruton数工况下,5°风攻角时分离边箱开口断面主梁竖向涡振振幅最大,3°风攻角时半开口断面主梁振幅最小,说明正风攻角越大,主梁断面越钝,其涡振性能越差;5°风攻角时分离开口断面更钝,引起气流更大的分离,来流风在2种主梁断面的桥面上方和主梁开口处均形成漩涡,由于斜腹板和风嘴作用,主梁开口处尺寸较大的漩涡被打碎为几个尺寸接近的较小漩涡,优化了主梁的涡振性能。   相似文献   
25.
岸边集装箱起重机抗风性能设计是不可缺少的控制性环节。本文对65t-65m岸边集装箱起重机风洞试验的模型进行了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数值模拟。通过计算几个典型的风向角和风速工况下起重机风洞试验模型,得到了丰富的流场及压力场信息,并绘制了速度分布和压力分布图。与风洞试验的数值对比,所得误差较小,说明使用CFD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岸边集装箱起重机风载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6.
上海长江大桥节段模型气动三分力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主跨为730 m的钢主梁斜拉桥为对象,研究了栏杆、汽车等对汽车-钢主梁桥面系统的气动三分力系数的影响。进行了1∶60缩尺模型试验,开展了桥面无车状态、桥面有车状态和施工状态下的75个试验工况节段模型测力试验研究,并利用获得的三分力系数进行了全桥静风响应分析。结果表明:栏杆增加了主梁的阻力系数;桥面车辆的存在使车-桥系统的阻力系数降低,升力系数的绝对值变小,升力矩系数绝对值变小;3种状态中三分力系数越大,相应的侧向、竖向和扭转响应越大;随风攻角变化,栏杆、汽车对车-桥系统阻力、升力和升力矩的影响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27.
以某车用增压柴油机的空—空中冷器为研究对象,应用遗传算法对其进行优化设计,提出了快速获取中冷器最优化芯体结构的方法。通过样品的风洞试验发现,优化计算的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表明使用该方法设计的中冷器,其传热系数最大可提高19.3%。在中冷器的设计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为同类中冷器产品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8.
湛江海湾大桥斜拉索抗风雨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莉婵 《中外公路》2006,26(5):122-126
大跨度斜拉桥长拉索的长细比较大,自身阻尼较小,容易在周围环境的激励下产生大振幅,对斜拉桥的安全运营构成威胁。该文对大跨径斜拉桥拉索的振动原理和部分大桥所采取的气动减振措施作了简要介绍。通过比较光面、螺旋线、压花3种模型的气动减振措施的实例试验,确定了湛江海湾大桥斜拉索抗风雨振的具体形式。对同类桥型在斜拉索抗风雨振选型上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9.
长沙三汊矶湘江大桥为5跨连续双塔自锚式悬索桥,主跨328 m.该桥设计新颖,结构特殊,湖南大学风工程试验研究中心对其进行了详细的抗风性能研究.介绍了该桥的设计基本情况、三汊矶大桥节段模型和全桥模型风洞试验情况.抗风研究表明,三汊矶大桥在成桥运营阶段具备足够的颤振稳定性.  相似文献   
30.
空气动力学稳定性是超长跨桥设计中最重要的性能之一。论述了摆式动态吸振器(TPD)对桥梁颤振的影响,并叙述有关TPD有效性的分析和试验研究结果。对二维桥梁模型进行了颤振分析和风洞试验。与未装TPD的桥梁相比,采用质量比5%、最佳频率和衰减比的TPD时,颤振风速增加20%-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