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25篇
公路运输   64篇
综合类   23篇
水路运输   3篇
铁路运输   79篇
综合运输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本文对野猫岗隧道松散地层、危岩落石、浅埋、偏压等不良地质段施工方法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53.
贾自力 《铁道建筑》2005,(10):32-34
结合焦柳铁路石怀扩能工程K941 900~K942 400危岩落石段采用布鲁克拦石网的工程实践,介绍布鲁克拦石网中的SNS柔性防护系统的构造、优点以及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54.
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西部开发战略的推进,穿越西南、西北山区复杂地形地貌区域的高等级公路越来越多,随之带来的各种工程问题也日益增多。崩塌作为山区常见的一种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对山区公路的修建及后期运营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目前崩塌落石的破坏机理及防治技术逐渐得到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关注。崩塌落石的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复杂.铁道部和我国学者张倬元、郑象铣等分别对崩塌落石灾害进行了定义和论述.各有其侧重点。  相似文献   
55.
受初期成岩作用和后期构造作用影响,灰岩中节理发育,尤其在山区易形成高陡边坡。由于地形地貌条件制约,难以对这些边坡进行接触测量,而三维激光扫描作为一种准确的非接触测量手段,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基于此,对太行山南麓灰岩质高陡边坡进行调查,以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边坡为对象,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构建了边坡三维地质模型,以此为基础,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建立了落石能量与边坡的关系,进行了基于可拓理论的多种影响因素风险分级,基于CAD二次开发了风险分级系统,并依据岩体受力特征和节理发育情况将岩体崩塌分为3类。研究结果对岩质边坡的崩塌评价具有一定的工程指导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56.
危岩落石是岩石边坡上单个或多块岩石顺坡面突然向下翻滚、跳跃并相互撞击或滑动,最终散集于坡脚的地质灾害现象。对危石的安危和处理不仅要有总的评价,还要用力学原理估算其稳定性。对典型的危石的大小形状和裂隙加以素描,度量其尺寸和产状,由实验类比和反算等方法定出力学指标,使计算的安全系数比较切合实际。影响落石速度的主要因素有山坡坡角和落石高度。其他影响因素还有落石的人小和形状、山坡的起伏和植被情况、覆盖层的厚度和特征等。  相似文献   
57.
集对-层次耦合法在崩塌区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预测崩塌灾害致灾区域及其危险性,为合理规划土地资源、实施崩塌防灾减灾提供重要指导借鉴。遴选斜坡坡形、坡度、坡高、下垫面岩土性质、落石质量、落石形状和落石的岩性条件等7个因子作为崩塌区域致灾危险性评价指标;通过指标量化,采用广义集对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确定了崩塌区域致灾危险性评价指标权重;采用同、异、反联系测度提出了落石停积在各承灾区的可能性评价模型,并根据落石停积位置的预期概率将崩塌致灾危险性分为极高危险、高危险、中危险、低危险和极低危险等5个危险性等级。最后通过现场落石试验,验证了危岩崩塌区域危险性广义集对-层次耦合评价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8.
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建立高精度地形模型,运用Rocpro3D软件对某铁路线某点位#3危岩区滚石影响范围及防治措施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现有防护措施下,落石滚落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归槽现象,公路处滚石灾害等级为高和非常高,下部铁路处灾害等级为中等和高,受滚石威胁较大;在坡脚处补充三道被动防护网后,显著降低了落石滚落至铁路路...  相似文献   
59.
危岩落石防治技术体系及其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危岩落石灾害是我国3大地质灾害之一,其防治技术包括主动和被动防治技术两大类。主动防治技术适用于勘察确定的、大型的危岩体治理,主动防治技术类型中建议优先采用支撑技术,谨慎采用清除措施。被动防治技术适用于危岩带,或线状工程受危岩落石灾害威胁下的防护。其优点是可以全面有效保护落石灾害威胁对象,但限于被动防护系统的拦截能力,通常用来拦截小型落石。被动防护系统的有效设置有赖于落石运动行为预测的可靠程度,如运动路径、弹跳高度、运动速度、动能等参数的获取。拦石网、半刚性拦石墙避免了传统刚性拦石墙的一些缺点,是较好的被动拦截措施。对于具体的危岩防治工程,主被动防治技术结合使用是较好的防治思路。  相似文献   
60.
山区铁路选线受地形条件制约,高陡边坡或陡崖地段的隧道洞口常面临危岩落石风险,传统人工调查方法困难,尤其是高植被覆盖地区,受现场条件限制不能完全查明危岩分布,同时常用的落石运动轨迹模拟缺少横向范围控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以某铁路隧道进口工程为研究对象,以机载LiDAR和三维倾斜摄影数据为基础,查明了危岩形成机制及分布特征,利用自主研发的Rockfall Hunter软件分析不同破坏形式的危岩三维运动特征,并给出防护措施建议。研究表明:(1)基于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建立的“数据、方法、意义”三阶段高植被覆盖区危岩落石风险综合评估方案行之有效;(2)利用精细化三维实景模型可准确提取危岩体几何信息,危岩落石发育区数字地表灰度影像表面坎坷不平、具粗糙感,危岩体截面地面点棱角显著、地势陡峭,原生孤石或滚石截面呈凸起状、有明显界限;(3)研究发现可能对工程造成危害的危岩体120处,总体积约15 541 m3,以倾倒、坠落式破坏为主,局部发生组合式破坏;(4)落石进入隧址区最大速度为17.3 m/s,最大弹跳高度为12.5 m,最大冲击能量超过8 000 kJ,建议采用避让、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