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4篇
  免费   61篇
公路运输   416篇
综合类   193篇
水路运输   111篇
铁路运输   116篇
综合运输   1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51.
王新磊 《铁道建筑》2023,(5):120-123
以一座长500 m既有铁路单线隧道为工程依托,对隧道内清筛机组加装射流风机,通过理论推导计算和流体仿真分析,确定与隧道通风要求匹配的射流风机参数。结果表明:隧道内风机组中轴线处最高风速约13.6 m/s,随距风机出口距离加长风速逐渐减小,距风机出口40 m处风速已减少至2.9 m/s;将两组射流风机以间距40 m安装,可形成长距离通风传导,明显改善通风效果。经工程现场测试,清筛机组加装单组射流风机作业3 h,隧道内一氧化碳、氮氧化物、颗粒物浓度分别为18.0、4.6、2.9 mg/m3,均符合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852.
基于柴油颗粒捕集器(DPF)降怠速再生特性,对比研究了碳化硅载体在不同碳载量下通过降怠速再生时的温度特性,得出了碳化硅载体的最大碳载量。试验采用HORIBA SPC-2300颗粒计数器和AVL 472部分流颗粒分析仪测量颗粒物数量(PN),通过对比降怠速再生后的PN与法规限值来判断DPF状态。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碳载量的增加,DPF的最高温度和最大温度梯度逐渐增大,而再生效率会随之提升,残余碳载量减少。降怠速再生时,碳化硅载体后端温度高于前端温度,中心温度高于四周边缘温度。碳载量11 g/L时DPF后端中心温度达到1 171℃,再生后进行法规认证循环,DPF对颗粒物的过滤效率显著降低,碳化硅载体出现裂纹,表明碳载量过大,已超过碳载量上限值。  相似文献   
853.
赵永鹏  罗小军  李治荭  王珂 《公路》2023,(9):96-103
为了揭示铁矿渣路基填料碾压质量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提出了一种模拟铁矿渣路基填料碾压过程的颗粒流数值计算方法,系统探讨了压路机碾轮直径、碾轮移动速度、松铺厚度以及碾轮振动频率对铁矿渣路基填料沉降、压实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选用带大直径碾轮的压路机,降低碾轮移动速度、减小松铺厚度、提高振动频率均可有效降低铁矿渣路基填料的工后沉降,但对增加不同深度处铁矿渣填料压实度的效果不显著。对26 t重型压路机,碾压遍数应不低于5次,移动速度控制为2.2 km/h,振动频率为45 Hz,最佳松铺厚度为0.4 m,在此条件下进行铁矿渣路基填料碾压施工可以获得较好的压实效果。  相似文献   
854.
刘洋  李旭  吴琼  郑双飞 《铁道学报》2023,(2):100-107
道砟颗粒破碎会影响路基的力学行为和服役性能。为定量分析颗粒形状、粒径、冲击荷载三者对碎石颗粒破碎的影响,选用单一粒径组安山岩碎石道砟颗粒,进行颗粒破碎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颗粒破碎比Bg可用于定量分析道砟的颗粒破碎规律;道砟形状是控制其破碎的主要因素,片状颗粒和针状颗粒在试验中的平均质量损失率高达40%;而块状颗粒的破碎主要以磨损为主,质量损失率低于4%;颗粒破碎指标Bg和冲击荷载能量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颗粒破碎过程可以划分为空间调整、接触破碎及平衡稳定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855.
张德  谢胜加  程志强 《公路》2023,(9):104-109
依托实际工程,在混凝土桥梁桥面铺装下面层AC-20C沥青混合料中引入智能颗粒进行现场测试,分析了双钢轮振动压实、胶轮碾压等作用下颗粒接触应力、加速度以及旋转姿态等细观响应特征。结果表明:振动初压阶段,沥青混合料骨料间处于松散状态,应力以及加速度等动力响应变化剧烈;初压结束后,随着胶轮碾压的进行,接触应力峰值与幅值均随着碾压次数呈显著收敛特征;而终压阶段压实对细观响应的影响较小,可认为仅具有平整效果。当缺少振动初压时,接触应力特征值在胶轮碾压过程中不能随压实次数收敛。且后期采用双钢轮振动补压时,颗粒动力响应变化剧烈,表明仅靠胶轮碾压并不能达到要求的压实稳定状态。测试的细观响应不仅能够反映现场压实状态,还能够及时判断现场施工是否存在漏压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