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1篇
  免费   27篇
公路运输   1468篇
综合类   602篇
水路运输   270篇
铁路运输   450篇
综合运输   8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154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209篇
  2008年   222篇
  2007年   188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47篇
  2004年   220篇
  2003年   178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钟化兰 《中国水运》2006,4(6):237-238
介绍了利用新技术更新改造原有实验装置和实验设置.  相似文献   
22.
王子红 《珠江水运》2005,(9):F0002-F0002
日前,肇庆海事局举行了西江流域海事机构设置和干部任命大会,标志着西江流域统一管理工作已进入实质性阶段。  相似文献   
23.
东南菱刮秉承优良的三菱整车工艺。扎实利落的车体线条,高耸的车身造型,营造出硬朗的视觉感;搭载1.3L和1.6L三菱高效发动机达到欧Ⅲ排放标准,率先透过国家二期燃油消耗排放法规,最大马力可达85匹,排量大,马力足,在车体设计方面,运用空间最大化原则,比传统微客大40%的车内空间,能弹性乘坐5-8人。  相似文献   
24.
铁路车辆内饰设计要素及装饰材料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了车内装饰设计的基本要素和装饰设计分类。介绍了顶板、墙板、地板几个车内主要设计部位的装饰特点和风格。简述了装饰材料的特性及金属件的表面处理。  相似文献   
25.
介绍城轨车辆静调作业内容及场地标准,对其定修车辆段静调列位的3种设置方式进行了探讨,得出定修车辆段静调库宜独立设置,当双周三月检库能力富裕较多时可与其共库共线设置,不建议与定临修库共库设置的结论。  相似文献   
26.
城轨交通车站列车折返形式不同,将直接影响车站的折返能力和车站渡线的设置方式。文章对城轨车站不同折返形式进行了分析,并以南京地铁为背景,探讨了车站不同列车折返形式对折返能力的影响,勾城轨车站渡线的设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7.
28.
随着轨道交通快速发展,车内噪声已成为列车运行中一个重要问题。为了研究某地铁车内噪声超标的原因,对该线路钢轨打磨前后车内噪声进行测试,分别使用A计权和响度来分析其声学特性,并比较A计权和响度评价车内降噪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波长0.025 6~0.051 2 m波磨是地铁车内噪声超标的主要原因,通过清除波长0.025 6~0.051 2 m波磨,6个测点声压级明显降低。通过A计权分析可知,钢轨打磨对前端和后端车厢降噪效果较为明显,而对中部车厢降噪效果不如前者。通过响度分析可知,列车前端和后端车厢的4个测点车内噪声总响度降低,而在中部车厢的2个测点总响度略有增大。评价噪声主观感觉大小的A计权低估了中部车厢100~300 Hz频率的噪声影响,而响度作为反映人耳对声音强弱感觉的心理声学参数,能够更为准确地评价低频车内噪声对人耳的影响。  相似文献   
29.
关于TJWX-2006型信号微机监测系统报警参数设置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运用好微机监测设备,在分析了近一年的监测数据基础上,提出了监测项目报警参数的设置原则,并以实例,具体说明了监测项目报警参数的设置标准。  相似文献   
30.
以A型地铁车辆为研究对象,利用SYSNOISE软件计算了车内声场的声学模态。结果表明,车内声场的各阶模态形状基本上呈前后、左右和上下方向对称分布,车内声场共鸣频率和模态形状主要由其几何形状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