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8篇
  免费   73篇
公路运输   1613篇
综合类   429篇
水路运输   180篇
铁路运输   717篇
综合运输   72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145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169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191篇
  2011年   214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206篇
  2008年   208篇
  2007年   189篇
  2006年   145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2 毫秒
91.
结合仿真、试验及集成优化技术,提出一种背门连接界面等效刚度的辨识方法。建立背门有限元模型,并对背门连接界面参数进行等效;分别对背门模态进行仿真分析和试验测试,并揭示引起仿真与试验结果差异的原因;通过集成优化技术对连接界面等效刚度进行多目标优化,使背门模态仿真值与试验值相一致。分析结果表明,背门连接界面等效刚度赋值存在偏差,经过参数优化得到合理的赋值,有效提升了仿真分析与试验测试结果的一致性,实现背门连接界面等效刚度从经验赋值提升到基于仿真和测试相结合的精确赋值。  相似文献   
92.
基于中国标准动车组车载终端设备的部署现状和未来规划,调研其采用的通信系统类型、车载天线的工作频率和安装数量;以900MHz频段GSM-R系统、450MHz频段和2 100MHz频段LTE-R系统为例,对车载终端的杂散干扰进行理论分析,基于自由空间损耗理论模型计算、电磁软件仿真模拟和试验平台实测的结果,研究车载天线的隔离...  相似文献   
93.
汽车作为目前人类最常使用的交通工具之一,其智能驾驶技术大部分处在L2~L3“人机共驾”技术的发展阶段,在L5级自动驾驶技术出现之前,“人机共驾”仍然是目前主流的驾驶方式,其各种车载系统和交互方式正在不断完善。多模态交互作为未来设计的发展趋势,必然将与汽车融合产生新的“火花”。对车载系统中多模态交互设计研究包括疲劳状态预警、碰撞预警、车道偏离预警、智能接管提醒、智能泊车等方向进行梳理总结,对车载AI多模态交互设计包括多屏交互、触控交互、手势交互、语音交互、表情交互、眼动交互等自然交互方式进行分析。采用文献研究及案例分析的方式探究如何在基于安全和情感化的背景下使驾驶员的体验更加舒适,展望了汽车多模态交互设计在车载系统中的应用及未来趋势。恰当而良好的交互方式融合将会提高各种车载系统及应用的安全性和驾驶的舒适度。多模态交互的引入必将是汽车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94.
为改变湛江港港区铁路道口有人值守模式下占用大量人力资源的现状,提出港区铁路道口无人值守模式并引进全自动智能控制系统。该系统主要由道口智能控制系统、机车智能车载装置、监控中心控制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组成。系统基于计算机视觉和激光雷达技术实现对道口公路上人、车、异物检测和闯入报警,基于激光雷达、RFID、GPS等物联网技术实现机车运行位置、状态的检测,基于非接触传感器技术和PLC控制技术实现道口的全自动控制。经现场实践验证,该系统可以实现港区道口的全自动无人控制,提高铁路道口的智能控制水平,大幅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提高道口通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通行率。  相似文献   
95.
车载检测系统是安装在工作车上,对编组场内的减速顶进行自动化检测的系统。该系统通过工作车行驶在安装有减速顶的线路上,对钢轨两侧的减速顶的油气压力同时进行采集,通过局域网进行有线或无线传输,把数据发送到工作人员的笔记本电脑或手持设备上,分析出各个减速顶目前所处的状态并判断哪些顶需要维修,用存放于工作车上的备件及时更换,维修起来方便快捷。  相似文献   
96.
为研究掺加硅烷偶联剂对半柔性路面材料的性能影响规律及作用机理,采用马歇尔稳定度、车辙、低温弯曲、冻融劈裂等试验,测试了添加不同掺量硅烷偶联剂的半柔性路面材料的力学性能与路用性能,并确定硅烷偶联剂的最佳掺量,采用高拍仪等仪器观察硅烷偶联剂基于界面改性原理的微观改性机理。结果表明:随着硅烷偶联剂掺量的增加,半柔性路面的高温性能、低温性能和水稳定性能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其掺量对性能的影响存在峰值,马歇尔稳定度、动稳定度、弯拉应变与冻融劈裂强度比均在掺量为0.5%左右处达到峰值,超过峰值后性能随掺量增加而下降,最终确定硅烷偶联剂的最佳掺量为0.5%。通过测定连通空隙率和灌注率的变化定量反映界面紧密度,通过对比观察普通半柔性路面材料与硅烷偶联剂最佳掺量下的半柔性路面材料的水泥-沥青界面可明显发现,硅烷偶联剂能够在水泥基灌浆材料与沥青混合料之间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从而通过改变水泥-沥青界面的形态,有效改善水泥-沥青界面稳定度并减少水泥-沥青界面裂缝,结合性能试验,硅烷偶联剂可通过界面优化改善半柔性路面的力学及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97.
为了研究不同围压、多种界面层倾角和界面层间距的层状复合岩石的力学性能演化规律,利用ZTR-2000微机控制岩石三轴测试系统,开展了不同围压条件下岩样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轴向抗压强度随界面层倾角的增大而降低、随着围压的增大而提高.在低围压时,界面层间距能够提升抗压强度;在高围压时,界面层间距对抗压强度影响不大.层状...  相似文献   
98.
为了优化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制备方法,采用宏观力学试验与微观电镜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不同配合比和养护条件对UHPC内部微观结构的影响。基于硅砂骨料的致密堆积级配,设计21个变量组,共制作了63个立方体试件,开展UHPC流动度试验、轴压试验和扫描电镜试验,分析水胶比、砂胶率、钢纤维掺量、消泡剂掺量、养护方法、龄期等因素对UHPC工作性能、抗压性能及其微观结构的影响规律以揭示UHPC的增强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凝胶与骨料界面过渡区(ITZ)是UHPC内部的薄弱环节,提高ITZ的密实度和强度是增强UHPC的关键;UHPC的流动度随着水胶比的提高显著增大,但其抗压强度随着水胶比的提高先增大后降低;过高的砂胶率不利于UHPC工作性能,同时会造成其抗压强度下降;掺入消泡剂可以有效提高UHPC的表观质量,但可能会降低UHPC的工作性能和抗压强度;掺入2.5%的钢纤维能大幅提高UHPC的抗压强度,并明显改善其脆性特征,但会降低工作性能;高温养护能显著激发微硅粉和矿渣的火山灰效应,使UHPC的4 d抗压强度比常温养护提高约50%,有明显的早强优势,但存在后期强度下降的可能。  相似文献   
99.
本文针对车载控制器介绍一种基于以太网BootLoader的数据备份刷写的软件方案及实现,包含数据备份区的方案设计、BootLoader数据刷写模式转换及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