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01篇
  免费   446篇
公路运输   4422篇
综合类   2377篇
水路运输   1223篇
铁路运输   1759篇
综合运输   366篇
  2024年   163篇
  2023年   542篇
  2022年   628篇
  2021年   672篇
  2020年   549篇
  2019年   318篇
  2018年   142篇
  2017年   161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243篇
  2014年   463篇
  2013年   354篇
  2012年   531篇
  2011年   601篇
  2010年   518篇
  2009年   555篇
  2008年   565篇
  2007年   448篇
  2006年   439篇
  2005年   342篇
  2004年   394篇
  2003年   367篇
  2002年   291篇
  2001年   244篇
  2000年   146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成铁科技》2007,(2):F0003-F0003
由成都铁路局科研所研制的蓄电池充放电智能监测及酸碱雾净化系统由酸碱雾净化(中和塔)装置和单节蓄电池自动监测装置组成。酸碱雾净化装置将蓄电池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酸/碱雾废气由风机压入净化塔,经喷淋、吸收、中和反应后,在经脱液处理达到国家环境标准后排入大气。达到国家GB16297—1996(大气污染场综合排放标准)的排放标准。单节蓄电池自动监测装置运用计算机技术,[第一段]  相似文献   
92.
公交车辆运营中因轮胎问题而抛锚,不仅有碍正常运行和交通,而且人工拆卸更换作业时间长影响运营用车。针对这一问题,北京公交集团保修五厂成功研制出安装在抢修作业车上的轮胎拆装器。  相似文献   
93.
编者的话     
从2007年7月1日起,全国正式实施国Ⅲ排放标准。从国Ⅱ到国Ⅲ,对于重货来说,需要一些关键技术。如:增加了对车辆冷起动时排放达标的要求,电控系统中需增加专门监测排放控制系统工作状态的功能——OBD车载诊断系统;油品质量也是满足国Ⅲ排放必不可少的条件。《解析国Ⅲ标准对重货行业的影响》对其做了详细解读。  相似文献   
94.
95.
通过对一座无设计资料旧桥现场汽车加载试验,进行静态、动态测试及材料强度测定,估算出控制截面的纵向受拉钢筋数量和正截面抗弯承载力。实测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该桥支座截面抗弯承载力较高,而跨中截面承载力较低。按道路改造设计要求跨中截面必须加固。此次车载试验结果为此类旧桥承载力评定提供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数据。  相似文献   
96.
针对铁路场景下入侵异物的特点,采用智能视频技术,对监控视频图像序列中入侵运动目标检测方法进行研究.提出基于参考点的“相对背景差分法”、基于目标特征的跟踪算法和基于透视规律的目标分类方法,实现对多目标场景运动目标的实时检测识别。典型场景实验结果表明:上述算法实现了铁路入侵运动目标的高效检测,与基础背景差分法相比,误检率和漏检率分别减小了24.56%和54.17%;与基于区域的传统目标跟踪方法相比,误匹配率和漏匹配率分别减小了64.78%和22.58%,且算法具有较强的实时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97.
文章在分析EP2002制动系统组成及结构的基础上,阐述了EP2002制动系统的控制过程及作用原理。  相似文献   
98.
介绍车载信号与地面信号显示关系,对当前及未来两者协调发展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9.
随着各大城市地铁线路的开通,我国.的轨交交通行业迅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编织的城市交通网络,有效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给人们出行带来了便利和舒适。但是,作为运能极强的出行工具,一旦出现重大问题,就会有大量的乘客困在狭小的地下通道里面,  相似文献   
100.
数字铁路、智能铁路与铁路智能运输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数字铁路、智能铁路及铁路智能运输系统的内涵、区别及其相互关系,回顾以铁路运输智能自动化为起点的铁路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国内外发展历程,提出铁路智能运输系统的完整技术体系框架,明确其发展方向、发展模式及智能自动化相关技术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