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58篇
  免费   1060篇
公路运输   16385篇
综合类   7156篇
水路运输   2898篇
铁路运输   12772篇
综合运输   1007篇
  2024年   267篇
  2023年   968篇
  2022年   1020篇
  2021年   1318篇
  2020年   896篇
  2019年   982篇
  2018年   407篇
  2017年   528篇
  2016年   636篇
  2015年   1039篇
  2014年   1931篇
  2013年   2081篇
  2012年   2805篇
  2011年   3045篇
  2010年   2532篇
  2009年   2623篇
  2008年   2773篇
  2007年   2141篇
  2006年   1900篇
  2005年   1767篇
  2004年   2045篇
  2003年   1346篇
  2002年   743篇
  2001年   779篇
  2000年   492篇
  1999年   288篇
  1998年   335篇
  1997年   334篇
  1996年   346篇
  1995年   376篇
  1994年   314篇
  1993年   246篇
  1992年   235篇
  1991年   203篇
  1990年   182篇
  1989年   257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1篇
  196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沪宁城际铁路动车组选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及环渤海经济区的发展,区域性的城际间轨道交通不断兴起,根据这种城际铁路的运营特点,进行列车的合理选型已成为相关设计单位的重要工作。本文作者长期从事中、高速列车牵引计算研究和车辆选型的技术咨询工作。结合城际铁路建设中的动车组选型的需要,以护宁城际铁路的运能、运行时分、运营模式(直通、大站停、小站停等)要求,分析了制造、运营和能耗,维修成本,国产化程度和列车舒适度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参加有关中,高速列车牵引计算参数及技术条件,提出了沪宁城际列车比选推荐方案,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92.
无碴轨道无绝缘轨道电路传输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碴轨道谐振式无绝缘轨道电路传输距离的缩短,影响了列车的行车安全,大大限制了我国无碴轨道结构的发展.通过分析无碴轨道无绝缘轨道电路传输距离缩短的原因,发现如果无碴轨道结构内部的钢筋采取一定的绝缘措施能够提高轨道电路的传输距离.试验验证采用合理的绝缘措施可使无碴轨道满足ZPW-2000无绝缘轨道电路传输距离1 600m的要求.  相似文献   
93.
94.
95.
首先阐述高速铁路有碴轨道扣件选择的原则,然后在对我国现有弹条扣件试验比选的基础上,对我国高速铁路有碴轨道扣件的选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6.
锥-环-柱结合壳和锥-柱结合壳应力的近似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弹性基础梁地导出锥-柱结合壳和锥-环-柱结合壳的应力近似解,具有一定的精确度,便于工程设计应用。计算结果表明,锥-环-柱结合壳实现圆柱壳与圆锥壳的光顺连接,能有效降低结合壳过渡区的局部应力。  相似文献   
97.
今年1~9月份,世界经济的温和复苏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给长江干线水运生产带来了较充足的货源和新一轮发展机遇。长江干线运输生产的主要指标——货物吞吐量、外贸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均有不俗表现,呈现出两位数增长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98.
认为主、副连杆是两个独立运动的刚体,它们通过关节销连接起来.通过坐标转换关系,研究主副连杆机构平面运动规律,导出了主副活塞运动的速度、加速度以及主、副连杆不动、摆动的加速度、角加速度.基于刚体平面运动理论,对V型柴油机主副连杆机构进行动力学分新,给出了计算公式,便于编程计算。  相似文献   
99.
车言 《汽车运用》2006,(10):38-38
驾驶车辆是一种既费力又耗脑的工作,不但要有好的身体,还要精力充沛,这就需要做到科学饮食。做到平衡饮食驾驶员每天可以按照中等体力劳动强度的标准来摄取营养,但不要吃得过多过饱。要保证有供应身体能量足够的碳水化合物以及蛋白质、钙、铁、锌和维生素A、C、D、E、B及叶酸等  相似文献   
100.
完善信息化指挥系统 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战场情况多变难测,只有实施高度集中统一和灵活的指挥,才能充分发挥整体信息化保障能力的优势。为此,首先要使装备的组织指挥纳入作战指挥系统,实施统一的决策、计划、控制和协调;其次要尽快实现师(旅)、团装备指挥系统与集团军、战区装备信息化保障指挥系统联网,形成纵横交错、上下沟通的指挥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