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9篇
  免费   84篇
公路运输   771篇
综合类   926篇
水路运输   808篇
铁路运输   725篇
综合运输   63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75篇
  2010年   171篇
  2009年   194篇
  2008年   240篇
  2007年   200篇
  2006年   156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153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客流动态起讫点(OD)矩阵是城市轨道交通实现动态运营管理的重要基础,准确地估计动态OD矩阵对城市轨道交通实际运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从空间方面分析了起讫站点性质、终点站吸引量、线路属性、起讫站点是否同线的影响,从时间方面分析了列车发车间隔、OD间换乘次数和距离的影响。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动态OD矩阵估计模型,并选取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局部区域作为验证案例,对所提出模型的估计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所得结果表明,文中的模型较采用历史数据进行估计,在早晚高峰时精度提高约4%~10%、平峰期时精度提高约8%~17%,同时在15 min、30 min、60 min粒度下全日平均精度分别提高8.67%、11.75%、3.46%,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2.
系统结构模型是一种描述系统各组成部分(要素)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模型,文章对系统结构模型的建立,以及系统可达矩阵计算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63.
利用矩阵特征值问题得到了Mkdv方程族的Lax表示,对于Mkdv方程和约束流建立了r-矩阵和经典的Poisson结构,并由此得到了与Mkdv方程相联系的完全可积系。  相似文献   
164.
结合工程测量的特点,总结城市CORS系统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构建基于GPRS(通用分组天线业务)单基站RTK系统并实现现场实时使用采集成果的解决方法,再应用实例进行验证并推广。  相似文献   
165.
XML文档与关系数据库的数据转换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可扩展标记语言(XML)作为一种与平台无关的数据表示形式,成为web应用中数据传输与交换的标准,从XML与关系数据库的特点入手,描述两者之间的相互转换方法,说明XML与数据库的转换过程.  相似文献   
166.
将混合H2/H∞控制理论应用于柴油机调速系统的设计,将柴油机调速系统的性能要求转化为标准混合H2/H∞控制问题.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利用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所设计的混合H2/H∞调速器能在考虑模型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有效提高系统的动态精确度和抑制扰动的能力,改善船舶电力系统频率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7.
利用矩阵的奇异值分解讨论了如下问题:已知X,B∈Rn×m,S=ASRn×n,A*∈Rn×m,令L={A∈S|‖AX-B‖=min},求AL,S∈L使‖A*-AL,S‖=infA∈L‖A*-A‖,给出了问题的通解表达式.  相似文献   
168.
为加快实现我国铁路电气化的进程,改造内燃牵引为电力牵引具有现实的迫切性和实际的可行性。运用临界货运强度的原理,采用费用效益法,确定牵引方式合理经济的转换时间,比选择铁路既有线最佳的牵引方式,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9.
提出一种新的轨道电路计算方法-有限元的准对角线矩计算法,给出该方法对应的计算公式及详细推导。运用该广阔和等效电路模型对数字编码式音频轨道电路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了一些因素诸如道电路长度,轨道连接线电阻,轮轴分路电阻等对接收电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0.
持久战略是中国抗战的国家战略,其原则精神发轫于战前而确立于战初。它在抗战初期得到了全面系统的实施,国民政府从战前的备战举措到抗战初期总体军事计划的制定,以至每一战区、每一战役的组织实施都贯彻了持久战之原则。持久战略是以劣克优、以弱胜强的战略,在抗战初期它发挥了卓越的战争指导功效,国民政府由于坚定地贯彻了战略之原则精神,从而彻底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一举消灭中国的企图,并为中国重新整合国力、争取国际援助,进而赢得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